文學名作《王充閭·柳蔭絮語》原文|主題|賞析|概要
作者簡介 王充閭,當代作家。1935年生,原籍遼寧省盤山縣。當過中學教師、新聞記者,以后在省、市領導機關工作。長期堅持業(yè)余創(chuàng)作,曾以汪聰、林牧、柳蔭、任之初等筆名,在文學期刊和報紙副刊上,發(fā)表過大量的各種類型的散文和一些舊體詩詞。1983年被吸收為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曾任中共營口市委副書記,營口市文聯(lián)主席,現(xiàn)任遼寧省委宣傳部長。王充閭散文集有: 《柳蔭絮語》、《清風白水》,雜文集《人才詩話》,以及舊體詩詞選集等。
內(nèi)容概要
曇花,曇花(節(jié)選)
推開了屋門,只見雪亮的燈光下,妻子正全神貫注地觀察著那盆平素很不引人注意的曇花。幾分鐘后,在扁平的葉狀新枝邊緣,翠玉般的花蕾,竟和電影特寫鏡頭里的一模一樣,逐漸地,逐漸地張開了。層層花瓣上的每根筋絡都在拼力地舒展,似乎要把積聚了多年的氣力和心血,盡情地傾瀉無遺,要把全部的美和愛都奉獻給培育它的主人。中間的花蕊像粉蝶的觸須,在微微顫動。花冠大似碗口,晶瑩如玉,潔白勝雪,透出濃郁的幽香,沁人心脾。那空靈俊逸的神韻,輕輕搖曳的身姿,使人聯(lián)想到蔥蔥郁郁的樹冠上的一朵飄忽的白云。我連大氣也不敢噓出,唯恐一不小心將它吹蕩開去。按照我們中華民族以雅致為核心的審美觀,這艷而不褻、冶而不妖的曇花,堪稱花中圣品。無論是“競夸天下無雙艷,獨占人間第一香”的牡丹仙子,“開處自堪夸絕世,落時誰不羨傾城”的西府海棠,還是“水上輕盈步微月”的水仙,“爛紅如火雪中開”的山茶,都無可比擬。有人嫌它花時太短,驚鴻一瞥,稍縱即逝。其實這是過苛的挑剔。郭老有這樣的詩句:“只要花好,何在乎花時的長短!”是啊,人生七十古來稀。即使壽登期頤,放在無始無終、萬古如斯的時間長河里,也不過是短暫的“一現(xiàn)”。只要能在這“一現(xiàn)”之中,像一顆隕星沖入大氣層之后能在劇烈的磨擦中發(fā)出耀目的光華,自爾神采高騫,同樣稱得上星云燦爛。為著追求唐詩中“昨夜月明渾似水,入門唯覺一庭香”的意境,我提議關掉電燈,使曇花在皓月清輝中顯現(xiàn)其空靈淡雅的芳姿。妻子卻說:“那樣朦朦朧朧的,欣賞不到它的艷美。”審美趣味不同,無法強求一致,只好作罷。妻子認為,這樣美好的景色,只是兩個人欣賞,未免辜負了它的一片芳心。她提議招呼一些親鄰好友來共同賞花。古人說:“獨樂樂不若與人樂”,在一般情況下,這無疑是真理。但此刻,我卻以為,還是靜穆一點好。在這一片光霧迷離之中,只容意念回旋,不宜有過多的人物點綴。那種“歌鼓喧闐,笙簧齊奏”的聒噪,“轟飲酒壚、鹖弁云從”的煩冗,與夫“千門如晝,嬉笑冶游”的粗俗,對于曇花來說,都是不適宜的。史載,南宋畫家、詞人張镃當牡丹開放時,招邀友好舉行賞花盛會。賓客齊集后,吩咐開簾通氣,立刻滿座皆香,然后伴以歌姬舞女,檀板清樽,喧騰徹夜。這種“厚愛”施之于曇花,大概是忍受不了的。據(jù)說,曇花原屬熱帶植物,為了避開日間的燥熱,便躲在深夜里開花。它并不計較條件的優(yōu)劣、土壤的肥瘠,淡泊自甘,多予少取;勘破了名利關頭,不愿取悅于人,招蜂引蝶。它同“出污泥而不染”的蓮花,笑傲秋霜、幽香獨抱的菊花,實可并列而為“花國三清”。此時,和平恬靜的空間完全為奔走不停的秒擺所占據(jù)。答答答,時鐘敲過了十一下,妻子也回寢室去了。我隨手將燈關掉。映著清冷的月華,這雋秀的幽芳又是一番姿色。寧靜,超逸,莊嚴,通體明亮,這哪是花?分明是一顆簌簌跳動著的心!此刻,我的胸臆里既滿懷著興奮,也夾雜著一種帶有苦澀味的酸楚與歉仄。真?zhèn)€是:舌兼五味,百感交集,不覺慢慢地墜入如煙往事的回憶里。
閑話 “私謁”(節(jié)選)
古往今來,一切私謁者走的都是熱門。哪個位高權重,那里便賓客盈門,本來素昧平生,也要通過曲折的關節(jié)附鳳攀龍;而一當罷黜遭貶,就立刻“門庭冷落車馬稀”了。唐代李適之為相時,每值退朝,賓客燕集,道是“朱門長不閉,親友恣相過”; 可是,當他為李林甫所譖罷相之后,立刻就冷冷清清,門可羅雀。他感慨系之地說:“避賢初罷相,樂圣且銜懷。為問門前客,今朝幾個來?”“走門子”這種社會弊端原是私有制的產(chǎn)物,在貪賄風行的封建時代有其深厚的發(fā)展基礎,可謂“天下滔滔”,俯拾皆是。但也有少數(shù)清官廉吏,為了一己的清名,為了統(tǒng)治階級的長遠利益,尚能克己慎獨,正身黜惡,“任公平而塞私謁”。這在史書上時有記載。諸如漢代申屠嘉“為人廉直,不受私謁”;三國時諸葛瑾出使蜀漢,通好劉備,“與弟亮公會相見,退無私面”;唐代楊綰為吏部侍郎,“典選公平,清貞自守,未嘗私謁”等等,就是顯例。十年動亂造成了黨風、社會風氣不正,原已逐漸銷斂的干求、私謁之風又有抬頭之勢。對此,多數(shù)同志是不勝其煩的,不獨苦于送往迎來虛耗精力和時間,更主要的是對這種庸俗腐朽的作風覺得討嫌。但也確有少數(shù)人愛吃這口食兒,結果免不了吞餌上鉤。古語說:“受恩多則立朝難。”既承私惠,必謀酬報。結果,赤裸裸的交換活動代替了黨性的尊嚴,人民授予的神圣權力變成了謀取一己私利的工具。“雖云交際之常,廉恥實傷”,這確是值得我們深加警惕的。
作品鑒賞 王充閭的《柳蔭絮語》是一本散文、隨筆集,分為鄉(xiāng)情、萍蹤、說薈、心跡、材論等五輯。這些散文是引人入勝的,可以稱之為學者的散文。這些散文以淵博的知識,豐富的聯(lián)想,和獨到的見解,把讀者帶入一個高于現(xiàn)實的深邃境界。當你在柳蔭消閑散步,忽然之間,王充閭走過來向你吟唱唐人劉禹錫的詠柳詩:“城中桃李須臾盡,爭似垂楊無盡時”,你不覺得對生活、對人生有某種忽然的頓悟,思想境界也擴展一籌嗎?作者總是不滿足于眼前所見所聞,總是在尋求更多更透徹的了解,他常常是在古今之間沉吟,并在沉吟之中體驗一種有深度的詩意。這是一種雙向的流程:當他抒寫故鄉(xiāng)風情,他從眼前風物走向歷史與文化;而當他抒寫旅途感受,萍蹤思緒,他往往是因為受到典籍與文化的誘惑。這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體驗方式。對魯迅作品的熟悉與熱愛,使他的紹興之行有如“因蜜尋花”; 又因為魯迅的創(chuàng)作,他找到了咸亨酒店、三味書屋、百草園、孔乙己和阿Q,他因為把創(chuàng)作與原型溝通而興奮,他更悟出了藝術創(chuàng)造與生活原型之間的關系。他專程探訪紹興的大禹陵和南宋諸陵,是因為神奇豐富的古代傳說和色彩斑斕的歷史畫卷所吸引。王充閭在沉吟風物河山時,既看到它豐富的文化蘊含,又有自己的深入體會、理解與分析。他的那些感抒性散文,有娓娓的敘述,有繪聲繪色的描寫,有豐富的文化內(nèi)容,有自己的感受與體驗。王充閭的散文,博采文獻,并根據(jù)自己行蹤以及工作時訪問搜集的記錄。在文學價值方面:交織著感受,狀形繪聲,生動逼真,雋永傳神。適當引用古代有關文獻、史事,摻入神話、傳說、民歌,兼有詠嘆,增強了山奇水幻的意趣,激發(fā)讀者的向往之情。作者涉獵廣博,敏于思索。他的散文題材開闊,知識豐富,見解獨到,文筆動人。他的散文名篇,或以聯(lián)想奇妙深廣,知識豐富見長,或以擅長描寫取勝。他的特長是談天說地,辨析名物,借以抒寫對人生的感受,啟發(fā)人們?nèi)ニ伎迹⑶野言娕c散文結合起來,善于在平凡的事物中提煉詩意,在一片奇景中寄寓深邃的情思。他往往從普通人的心靈里,聽到時代的脈搏。他的散文還有風格的玲瓏,布局的精巧。總之,王充閭博采眾家之長,而又熔鑄了自己的個人風格。《曇花,曇花》是一篇很動感情的文章,這里有兩點議論十分精彩:一是關于曇花生命短促的議論:任何生命在宇宙長河中都只是短暫的一瞬,而隕星耀目的光華也稱得上星云燦爛。這些話等于否定了平庸茍活的人生,而肯定了壯烈的人生。二是曇花所象征的思想境界:生命旺盛,自甘淡泊,在貧瘠土地里蘊蓄元氣,為著綻放一朵奇葩,使盡渾身解數(shù),最后力盡而竭。這些話即便不是作者自況,也是他人格在無意之間的投射。在《強者之歌》里,他反復討論逆境與順境在成才過程中的辯證關系:人只有在被追趕的時候,才是跑得最快的;苦難對于天才是一塊墊腳石,對能干的人是一筆財富,對弱者是萬丈深淵。在《閑話“私謁”》里,作者以厭惡的口吻寫道: 干求、私謁這類走門子的風氣,“不獨苦于送往迎來虛耗精力和時間,更主要的是對這種庸俗腐朽的作風覺得討嫌”。在《“蕩蕩”與“戚戚”》一文里,作者說胸襟開闊的人坦蕩蕩,而長戚戚的人之可悲與可笑,在于他“怕”得太多。或許可以說,王充閭散文取得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他的胸襟懷抱廣闊,是他的見解高人一籌,也是他為人的正氣和正派。文和人原本是不可分割的。
上一篇:《牛漢·溫泉》原文|主題|賞析|概要
下一篇:《王小鷹·一路風塵》原文|主題|賞析|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