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牛喘月》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
吳牛喘月的拼音:wú niú chuǎn yuè
解釋 吳地的牛怕熱,看見月亮還以為太陽又出來了,非常害怕,就開始喘氣。比喻因為相似而害怕。
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滿奮畏風,在晉武帝坐;北窗作琉璃屏,實密似疏,奮有難色。帝笑之,奮答曰:‘臣猶吳牛見月而喘。’”
西晉初年,有個叫滿奮的人,非常害怕被風吹。有一天,晉武帝司馬炎召見他,兩人對坐談話。正在談著,晉武帝忽然注意到滿奮的臉色不對,好像有什么很為難的事。晉武帝就問他原因,滿奮說:“皇上您北邊的窗戶沒有遮擋嚴實,我覺得被冷風吹得厲害。”晉武帝一聽,笑得快跌下座來。因為北窗上裝的是透明的玻璃,看著好像沒有什么東西,實際根本不會透風。滿奮聽說后很不好意思,自嘲地說:“我就像吳地的牛看見月亮就喘氣一樣,簡直是瞎擔心。”
例句
這一現象農村人習以為常,但對缺少生活經驗的城里人來說,則如吳牛喘月一般,心有余悸。
上一篇:《含沙射影》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
下一篇:《呆若木雞》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