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橘北枳;秦智虞愚拼音,南橘北枳;秦智虞愚對偶成語介紹
南橘北枳;秦智虞愚拼音:nán jú běi zhǐ;qín zhì yú yú
【上】枳:枸橘,味酸苦。古人認為南方橘子移植到淮河以北,就會長成味道酸苦的枳。比喻不同的環境條件,會使同一物種發生變異。《晏子春秋·內篇雜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
【下】春秋時百里奚曾做虞國大夫,無所作為,但虞亡后到了秦國,輔佐秦穆公建立了霸業。后以此說明一個人的才干只有在適當的環境中才能充分發揮。清·錢謙益《光祿大夫贈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書謚文通鐵山王公墓志銘》:“楚材晉用,國士所以長嗟;秦智虞愚,賢哲為之永嘆。”
【綜】比喻不論是物是人,只有在適宜的環境中,才能生存和發展。
【例】某企業引進眾多高端人才后,為避免出現南橘北枳、秦智虞愚的現象,盡力在制度創新上下功夫,以營造一個適宜人才成長的環境,讓他們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上一篇:《半途而廢》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
下一篇:《臥薪嘗膽》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