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子而食;析骸以爨拼音,易子而食;析骸以爨對偶成語介紹
易子而食;析骸以爨拼音:yǐ zǐ ér shí;xī hái yǐ cuàn
【上】易子:交換兒女。春秋時宋國都城被圍,城內糧盡,老百姓不忍心吃自己的小孩,就交換子女以充饑。后形容戰爭或饑荒年代發生的人吃人的悲慘現象。
【下】骸:骸骨。爨:生火做飯。分解骨骸當木柴,用來生火煮飯。形容被圍日久,糧斷柴盡的困境。也形容戰亂或災荒時期百姓的困苦生活。
【綜】戰爭或饑荒給老百姓帶來深重苦難,民不聊生,生活悲慘。
【例】① 《左傳·宣公十五年》:“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② 中國歷史上發生過的“易子而食,析骸以爨”的悲慘情景,有些年輕人以為是聳人聽聞的天方夜譚。
【辨】“易子而食,析骸以爨”,省作“易子析骸”。
上一篇:《日昃忘食,未明求衣》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
下一篇:《晨興夜寐,立盹行眠》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