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斷大事;不拘小節拼音,能斷大事;不拘小節對偶成語介紹
能斷大事;不拘小節拼音:néng duàn dà shì;bù jū xiǎo jié
【上】斷:裁定,決斷。指具有決斷大事、成就大事的能力。《三國志· 吳書·丁奉傳》:“丁奉雖不能吏書,而計略過人,能斷大事。”
【下】拘:有所顧忌,拘泥。小節:無關原則的細小行為。指不注意生活中的細小行為。《東周列國志》十八回:“此人廓達之才,不拘小節。”
【綜】指人有決斷和成就大事的能力,不拘泥于細小行為。
【例】① 宋·沈括《夢溪續筆談》:“能斷大事,不拘小節;有干將之器不露鋒芒,懷照物之明而能包納。”② 汪經理是一位能斷大事、不拘小節的人,他經商能號準市場的脈搏,踏準光明的“錢”途,但在職工中很隨便,很有親和力,因此職工們對他很有好感。
上一篇:《老而彌篤,窮且益堅》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
下一篇:《舍本逐末,徙宅忘妻》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