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磚引玉
【釋義】拋出磚去,引回玉來。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見或作品引出別人更好的意見或好作品。也是一種自謙的說法。
【釋義】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唐朝時,有一名高僧名叫從稔禪師,主持趙郡觀音院多年,經常在寺里給和尚們講經說法。相傳他對僧徒參禪要求極嚴,必需人人靜坐斂心,集中專注,絕不能理會外界的任何事物,而要達到凝思息妄、身心不動的入定境界。
有一天,眾僧晚參,從稔禪師故意說:“今夜答話,有聞法解悟者出來。”
此時眾徒個個盤腿正坐,閉目凝心,不動不搖。恰恰有個小僧沉不住氣,竟以解問者自居,走出禮拜。從稔禪師瞟了他一眼,緩聲說道:“剛才拋磚引玉,卻引來一塊還不如磚的土坯!”
另外,還有一個拋磚引玉的故事。據《歷代詩話》、《談證》等書記述:唐代詩人趙暇,以佳句“長笛一聲人倚樓”博得大詩人杜牧的贊賞,人們因此稱趙暇為“趙倚樓”。
當時另有一位名叫常建的詩人,一向仰慕趙暇的詩才。他聽說趙暇來到吳地,料他一定會去靈巖寺游覽,便先趕到靈巖寺,在寺前山墻上題詩兩句,希望趙暇看到后能添補兩句,續成一首。
果然趙暇游覽靈巖寺看到墻上兩句詩,不由詩興勃發,順手在后面續了兩句,補成一首完整的絕詩。
常建的詩沒有趙暇寫得好,他以較差的詩句引出趙暇的佳句,后人便把這種做法叫作“拋磚引玉”。
其實,常建、趙暇并非同一朝代人,他們各自的活動年代相距百年之多,續詩之說不可信,只是由于這段故事很出名,人們便把它當作成語“拋磚引玉”的由來。
上一篇:《所向無敵》釋義與出處
下一篇:《捉襟見肘》釋義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