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荊釵布裙》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荊釵布裙:jīng chāi bù qún
詞源: 晉·皇甫謐《列女傳》:“后漢之妻孟光, 肥丑而黑, 力舉石臼,德行甚高, 擇對不嫁。年三十, 父母問其故, 曰:‘欲節操如梁鴻者。’鴻遂娶之, 常荊釵布裙; 每進食,舉案齊眉。”
詞由: 后漢時有個叫孟光的女子,生得并不好看, 可是非常注意修養, 德行很高, 情操極雅。她到三十歲了, 雖然有好多人來說媒, 可她沒有一個中意的。她的父母就問她,要嫁給什么樣的人。她說:“要嫁給節操象梁鴻那樣的人。”梁鴻聽說她的意愿,就娶了她。婚后不久,就逃到霸陵山中隱居起來,以耕織為業。后來又到會稽,住在一個叫皋伯通的家里,因為她力大,就幫助人家舂米。她不講究穿戴,而是以荊條為頭釵,以粗布為衣裙,雖苦尤樂。
詞義:用荊條作為頭飾,用粗布制成衣裙。形容婦女的裝束樸素得很。
書證: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十七回:“薛姨媽看見邢岫煙生得端雅穩重,且家道貧寒,是個釵荊裙布的女兒,便欲說給薛蟠為妻。”清·沈復《浮生六記·坎坷記愁》:“況錦衣玉食者未必能安于荊釵布裙也,與其后悔,莫若無成。”
上一篇:成語《胸有成竹》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草菅人命》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