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盤根錯節(jié)》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盤根錯節(jié):pán gēn cuò jié
詞源:《后漢書·虞詡傳》:“志不求易,事不避難,臣之職也;不遇盤根錯節(jié),何以別利器乎?”
詞由:東漢安帝永初四年,羌人和匈奴人幾乎同時從西方和北方入侵漢王朝。大將軍鄧騭(zhi)主張放棄西面的涼州,集中力量對付北方的敵人。當時職位較低的虞詡不同意這樣做,結(jié)果,意見被朝廷采納了,并且取得了勝利。但驕橫的鄧騭,對這十分惱火,暗里想除掉虞詡。其時,朝歌(今河南淇縣)一帶人民攻殺地方官吏,事情越鬧越大。鄧騭故意派虞詡?cè)ギ斂h令,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鄧騭的用心,虞詡的朋友也深為他的安危擔心,可虞詡不以為然地笑了笑說:“有志氣的人不求容易的事做,遇到難題決不回避,這是我做臣子的責職。不遇到盤結(jié)的根,交錯的節(jié),又怎能辨識刀斧的鋒利呢?”虞詡到了朝歌,很快平息了動亂。
詞義:樹根盤曲,枝節(jié)交錯。盤:彎曲地盤繞著。今常比喻事情十分錯綜復雜,不易處理清楚。
書證:《魏書·甄琛傳》:“今河南郡是陛下天山之堅木,盤根錯節(jié),亂植其中?!毙焯亓ⅰ懂厴I(yè)歌》:“莫謂鄉(xiāng)村阻力多,盤根錯節(jié)須能手?!?
上一篇:成語《癡人說夢》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盱衡厲色》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