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百尺竿頭》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百尺竿頭:bǎi chǐ gān tóu
詞源: 宋·釋道原 《景德傳燈錄·卷十·湖南長沙景岑號招賢大師》 :“師示一偈云:‘百尺竿頭須進步, 十方世界是全身。’”
詞由:我國宋朝時,湖南長沙有位高僧名景岑, 號招賢大師。他對佛教研究的造詣很高, 常常出門傳道講教。有一天, 他在法堂講解佛經,講得頭頭是道, 聽的人聽得津津有味。有一位僧人還走上前向他提出了幾個問題, 招賢大師一一作了回答, 還向大家出示了一份偈帖。那偈帖上寫道:“百尺竿頭不動人, 雖然得入末為真。百尺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意思是說, 即使道行修養到很高的境界, 仍須繼續努力, 才可到達佛教的最高境界。詞義:百尺高的竿子。佛教用以比喻道行修養到極高的境界。后來人們用“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來勉勵人們不要滿足于已取得的成就, 還要繼續努力, 更求上進。
書證: 宋·釋普濟 《五燈會元卷五十六·慧升禪師》;“然雖如是,更須向百尺竿頭, 自進一步。”宋·朱熹朱文公文集·答鞏仲至之四》 :“故聊復言之, 恐或可少助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之勢也。”
上一篇:成語《白云蒼狗》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百川歸海》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