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正襟危坐》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正襟危坐:zhèng jīn wēi zuò
詞源:《史記·月者列傳》:“宋忠、賈誼瞿然而悟,獵纓正襟危坐。”
詞由:西漢時,大夫宋忠和博士賈誼,有一天在一起談論先王圣人的道術。賈誼說:我常聽說古之圣人不在朝廷為官,而常在卜醫者的行列中。現在,朝廷中的三公九卿我們都見過了,不知卜者中是否還有能人。于是他們二人來到街市的卜肆中。正巧,當時通天文地理、博學多才的司馬季子游學長安,并在卜肆里與三四個弟子談天說地。宋忠、賈誼便恭敬地拜見了司馬季子,司馬季子便滔滔不絕地講了許多道理。宋忠、賈誼深為司馬季子的博聞強記和表達才能所折服,二人理了帽子上的纓帶,正了正衣襟,欽佩而嚴肅地說:“先生實在是位了不起的人物,你為何要身居卜肆干這種卑賤的事呢?”司馬季子聽了捧腹大笑道:“賢明的人是絕不和不肖之輩同流合污的!”
詞義:整整衣服,端正地坐在那里。襟:衣襟。危坐:端正恭敬地坐著。形容畢恭畢敬,嚴肅認真。
書證:宋·蘇軾《前赤壁賦》:“蘇子愀然,正襟危坐。”秦牧《藝海拾貝·跋》:“我們為什么不可以借用這根魔棒,多搞幾本饒有趣味的文藝理論書籍,讓最廣大的讀者閱讀的時候,沒有那種‘硬著頭皮,正襟危坐’ 的滋味呢?”冰心《山中雜記》:“和人談話未必真拘束,但如同生人,大人、先生等等,正襟危坐的談起來,卻真不能說是樂事。”
上一篇:成語《楚楚可憐》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歧路亡羊》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