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有志竟成》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有志竟成:yǒu zhì jìng chéng
詞源:《后漢書·耿弇傳》:“帝(劉秀)謂弇曰:‘將軍前在南陽建此大策,常以為落落難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詞由:漢光武帝劉秀派大將耿弇去打山東的地方豪強張步。張步兵強馬壯,是耿弇的勁敵。張步獲悉耿弇來攻,就在幾個地方布置了強大的兵力,準備迎擊。耿弇用不到半天的時間首先攻下了祝阿,接著用計接連拿下巨里和臨淄。駐在劇縣的張步著急起來,便帶兵反攻,雙方在臨淄城外血戰一場。在戰斗中,耿弇大腿中了一箭,可是他并不氣餒,用佩刀砍斷箭桿,繼續作戰。劉秀聞知,親自帶兵前來支援。援兵未到,耿弇的部下勸他說:“張步兵力強大,可暫時休戰,等援兵到了再發動進攻。”耿弇卻說:“主上來了,我們應該殺牛備酒,隆重招待,哪能把沒有消滅的敵人留給主上呢?”經過一場激烈戰斗,耿終于大敗張步。幾天后,劉秀來到臨淄,慰勞軍隊。他當著許多將官的面夸獎耿弇說:“從前你請求平定張步,我以為你口氣太大,恐怕難以成功,如今才知道:有志氣的人,事情終于會成功的啊。”
詞義:有堅定意志的人,最后一定成功。竟:終于、最后。原作:“有志者事竟成”。
書證: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三卷:“自古道,有志者事竟成。被他千思萬想,想出一個計策來。”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十回:“(孫女)要替母親報仇,……果然有志竟成,上月被他打死一個。”
上一篇:成語《暗渡陳倉》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有恃無恐》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