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市井之徒》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市井之徒:shì jǐng zhī tú
詞源:《孟子·萬章下》:“孟子曰:‘在國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皆謂庶人。庶人不傳質為臣,不敢見于諸侯, 禮也?!?/p>
詞由: 孟子有個學生叫萬章。有一次, 萬章問孟子說:“有的人不肯去見諸侯, 這是因何道理呢?”孟子說:“住在國都里的人叫市井之臣,住在郊野的人叫草莽之臣, 這兩種人都是普通百姓。普通百姓沒有受到過國君的接見, 又沒有當過官,當然不敢去見諸侯, 這也是守禮法呀?!比f章又問:“普通百姓, 國君讓他去服役, 他就去服役。而國君要見他, 叫他也不去, 這是為什么呢?”孟子回答說:“平民百姓要服役, 這是義所應當的。平民百姓非要去見國君,自古沒有這個禮……”最后, 萬章又問:“從前孔夫子聽說國君要見他, 他就等不及駕好車馬, 急沖沖地跑去了。那么, 孔夫子是否不合禮呢?”孟子笑著說:“當時孔夫子正在做官, 有職位。國君是以官職的名義召見他的啊!”
詞義: 指貪圖私利、不顧信義的買賣人。市井: 街市,做買賣的地方。簡作“市井徒”。
書證:《舊唐書·李密傳》:“樊噲市井徒,蕭何刀筆吏。一朝時運會,千古傳名謚?!懊鳌ゑT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三十五回:“朝中服赤芾乘軒車者,三百余人,皆里巷市井之徒,脅肩諂笑之輩?!薄对x外編·關漢卿〈裴度還帶〉二》:“近者有一等閭簷市井之徒暴發, 為人妄自尊大, 追富傲貧?!?
上一篇:成語《左支右絀》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席不暇暖》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