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冒名頂替》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冒名頂替:mào míng dǐng tì
詞源: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二十五回:“你走了便也罷,卻怎么綁些柳樹在此,冒名頂替?”
詞由:萬壽山有一五莊觀,觀里長著一棵人參果樹。這果樹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果,再三千年才得熟,至少得一萬年才能吃。人若有緣,得那果子聞一聞,就活三百六十歲;吃上一個,就活四萬七千年。一日,唐僧師徒四人來到這里借住。孫悟空偷得三個人參果,與八戒、沙僧分吃了。不料這事竟被看園子的兩個道童發現。他倆來到殿上,指著唐僧師徒,污言穢語,罵不絕口。這下惹惱了大圣,他索性將人參果全部打落地下,并將果樹推倒。當天夜里,唐僧師徒悄悄逃走。行至半路,又被觀中大仙一起捉了回來,綁在正殿檐柱上。孫悟空巧施法術,將四棵柳樹作為替身。大仙發覺后,冷笑一聲說:“孫行者, 真是一個好猴王!你走了便也罷, 卻怎么綁些柳樹在此, 冒名頂替? 決莫饒他!”說著, 那大仙縱起云頭,向前追去。
詞義: 為了達到自己某種目的, 假冒別人的名義, 代替他去干事或竊取他的地位、權力。冒: 冒充。也指以一事物冒充另一事物。
書證: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四回:“石老鼠就把他小時不成人的事說: 騙了卜家女兒, 到這里又騙了黃家女兒; 又冒名頂替, 多少混帳事。“朱自清《經典常談·尚書第三》:“《古文尚書》的運氣真夠壞的, 不但沒有能夠露頭角, 還一而再的遭到了些冒名頂替的事兒。”
上一篇:成語《兼聽則明,偏信則暗》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力不從心》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