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一發千鈞》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一發千鈞:yī fà qiān jūn
詞源:《漢書·枚乘傳》:“夫以一縷之任,系千鈞之重,上懸無極之高,下垂不測之淵,雖甚愚之人,猶知哀其將絕也。”
詞由:西漢初年,吳王劉濞等人,企圖打著“清君側,誅晁錯”的旗號,起兵發動叛亂。郎中枚乘上書勸阻,陳說利害關系。由于吳王反漢的計劃尚未公開;同時,枚乘擔心公開勸阻引起吳王生氣,弄得不好性命難保。因此,采取旁敲得擊的辦法,用比喻來暗示吳王,以使他能回心轉意。在勸阻的話中有這么幾句:“現在,形勢危急得就象用一根細線懸掛著三萬斤重的東西那樣,而且,懸掛的地方是在高空,下垂的地方是在深潭。真是太危險了。如今正處于存亡關頭,如果您能傾聽忠臣的話,國家就可以轉危為安。”劉濞對這番忠告不予置理。枚乘為了自保,便投到梁孝王那里去了。后來,劉濞聯合楚、趙等六國反叛時, 枚乘再次寫信勸阻, 仍沒被接受。
詞義: 一根頭發上吊著千鈞重物。發: 頭發; 鈞: 古代的重量單位,合三十斤。比喻極其危險。亦作“千鈞一發”。
書證: 唐·韓愈 《與孟尚書書》:“群儒區區修補, 百孔千瘡,隨亂隨失, 其危如一發引千鈞。”清·曾樸《孽海花》第二十九回:“現在和議的事一發千鈞, 在他國內私行捕禁,雖說行館有治外法權, 萬一漏了些消息, 連累和議, 不是玩的!”魯迅《二心集·沉滓的泛起》:“際茲一發千鈞, 全國國民各立所志。”
上一篇:成語《一匡天下》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一家之言》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