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一家之言》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一家之言:yī jiā zhī yán
詞源: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詞由:司馬遷是我國西漢時期一位著名的歷史學家和文學家。二十歲時,他便走遍了祖國的東南,親訪古跡,對歷史和人物進行周密的調查研究。后來,他到朝廷做官,有機會接觸大量的史料;并可利用出使之便對歷史進行深入考察。公元前104年,司馬遷四十二歲,正式開始長篇歷史巨著《史記》的寫作。前后近二十年時間,他撰寫一百三十篇,計五十二萬六千五百余字,記述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后期三千多年的歷史,為后人留下了大量寶貴的文化遺產。在《史記》的撰寫過程中,司馬遷始終保持嚴謹的態度,努力按事實撰寫歷史對好的和壞的,盡量不虛夸和隱諱。對歷史事件和人物評論,他不以“圣人”之是非為標準,都以自己的獨特見解予以評價。公元前93年,他寫了一篇自傳式的長信給他的好友任安(字少卿),記述自己的思想和遭遇。其中在談到他寫《史記》的目的時說:“我寫這部書,是為了研究自然和人類社會的關系,尋求社會變遷的原因,要成為自成體系的一部學術著作。
詞義:有獨特的見解,自成體系的著作。亦作“一家言”。
書證:漢·班固《典引》:“司馬遷著成一家之言。”《晉書·夏侯湛傳》:“著論三十四篇,別為一家之言。”清代李漁將自己的雜著詩文,匯編成冊,分為六卷,書名取為“《李笠翁一家言》”。
上一篇:成語《一發千鈞》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一日之長》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