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曲高和寡》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曲高和寡:qǔ gāo hé guǎ
詞源: 宋玉《對楚王問》:“客有歌于逞中者, 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 其為《陽阿》、《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 不過數十人; 引商刻羽, 雜以流徵,國中屬而和者, 不過數人而已。是其曲彌高, 其和彌寡。”
詞由: 有一次, 楚國國王問宋玉:“你難道有什么檢點不到的地方嗎? 不然為什么許多人不滿意你呢?”宋玉答道:“不錯, 確實有人在背后議論我。請大王饒恕我, 讓我把要說的都說清楚。”楚王點了點頭。宋玉接著說:“郢都城里有個歌手, 當他開始唱楚國民歌《下里巴人》的時候, 隨他唱和的有幾千人; 他接著唱有點音雅的《陽阿、薤露》時, 跟他唱和的只有幾百人;后來他唱起了高雅的《陽春白雪》,跟他唱和的就只有幾十人了。最后,他調和、發揮了宮、商、角、徵(zhi)、羽等五音的特色,使樂聲極盡其妙時,跟著應和的只剩幾個人了。這就叫做曲子越高雅,唱和的人越少……那些平平常常的人理解不了我的作為,怎能合得來呢?”
詞義:樂曲越高雅,能唱和的人就越少。和:跟別人唱。比喻言論或作品越艱深,懂的人就越少。
書證:三國·魏·阮瑀《箏賦》:“曲高和寡,妙伎難工。”清·劉鶚《老殘游記·續篇》第五回:“我在省城,只聽人稱贊靚云,從沒有人說起逸云,可知道曲高和寡呢!”柳亞子《二十世紀大舞臺發刊詞》:“而陽春白雪,曲高和寡,崇論閎議,終淹沒而未行者,有之矣。”
上一篇:成語《曲突徙薪》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有備無患》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