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天荒地老》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天荒地老:tiān huāng dì lǎo
詞源:唐·李賀《致酒行》詩:“主父西游困不歸,家人折斷門前柳。吾聞馬周昔作新豐客,天荒地老無人識。”
詞由:唐憲宗元和初年,李賀赴京都長安應試,卻不幸因避父親名諱,被取消了參加考試的資格。為此,李賀異常憤懣、苦悶。客店主人見李賀萎靡不振,就請李賀飲酒消愁。一邊對飲,主人一邊給李賀講主父偃和馬周的故事,來激勵他振作精神。主父偃是西漢人,在漢武帝元光元年,他為求取功名來到長安,盤纏用光了,也沒被任用。后來他通過大將軍衛青直接上疏漢武帝,建議削弱各諸侯的勢力,加強中央集權,終于為漢武帝采納,被封官郎中,爾后又在一年之中連升四次。馬周是唐太宗時的名人,他家貧好學,到長安求官,經過新豐(今陜西臨潼縣新豐鎮),住在客店里,店主人瞧不起這個窮書生,對他很不禮貌。后來馬周到長安后,投奔中郎將常何。貞觀五年,唐太宗詔令百官上疏,陳述政治上的得失。馬周為常何代筆上疏言政二十余事,被太宗重用,官至監察御史。李賀聽完主人的敘說,揮筆寫下了《致酒行》這首詩,一方面傾吐自己心中的苦悶和憤慨,一方面表明自己寧可受貧困,也決不屈膝求榮的觀點。
詞義:天荒污,地蒼老。比喻經過的時間很久很久。亦作“地老天荒”。
書證:元·費唐臣《貶黃州》一:“詩吟的神嚎鬼哭,文驚的地老天荒。”明·瞿佑《剪燈新話·綠衣人傳》:“然而海枯石爛,此恨難消,地老天荒,此情不泯!”《晚清文學叢鈔·冷眼觀》:“我猛被他這一問,倒把我四年前頭海枯石爛、地老天荒都忘不了的一個人、一宗事,兜心底下翻了上來,……”
上一篇:成語《外強中干》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太公釣魚,愿者上鉤》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