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北轅適楚》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北轅適楚:běi yuán shì chǔ
詞源: 《戰國策·魏策四》:“猶至楚而北行也。”
詞由: 戰國時,魏安釐王打算出兵攻打趙國。有個叫季梁的大臣, 正奉命出使在外, 得到這個消息,急忙趕回來,求見安釐王。季梁想勸安釐王放棄攻打趙國的計劃,又怕他一下子難以接受自己的主張, 因此,他見到安釐王后,并沒有直接說明自己的來意,而是先說了一個有趣的小故事。季梁說:“今天我在路上遇到一個坐著馬車往北去的人, 他自己說要到楚國去。我很奇怪: 楚國明明在南方,而他的車子卻一直往北走, 這怎能到達目的地呢?可是那人說:‘沒關系, 我的馬跑得快, 我的路費也帶得多, 況且我的車夫駕車的技術又很好, 一定能夠到達楚國的。’ 這人真是糊涂啊! 他的方向根本錯了, 即使馬跑得特別快, 路費帶得特別多, 車夫特別會駕車, 也只能和目的地離得越遠。”季梁說到這里, 停了一下,又換用墾切的語氣對安釐王說:“現在,大王依仗自己國土遼闊,兵力強盛等優越條件,是想侵略別國,稱霸天下,其結果不是和那人差不多嗎?”安釐王聽了,深受啟發,終于放棄了攻打趙國的計劃。
詞義:要到南方的楚國去,卻駕著車住北走。轅:車前頭夾著牲口的兩根長木;適:到,往。比喻行動與想要實現的目的相反。
書證:漢·荀悅《申鑒·雜言下》:“先民有言:適楚而北轅者,曰:‘吾馬良,用多,御善。’此三者益侈,其去楚亦遠矣。”唐·白居易《立部伎》詩:“欲望鳳來百獸舞,何異北轅將適楚?”
上一篇:成語《勢如破竹》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十惡不赦》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