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借箸代籌》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借箸代籌:jiè zhù dài chóu
詞源:《史記·留侯世家》:“張良對曰:‘臣請籍前箸為大王籌之。’”詞由:公元前203年,項羽圍困劉邦于滎陽地方,劉邦非常恐懼。為了削弱楚王項羽的勢力,劉邦找酈食其商量對策。酈食其說:“從前湯伐桀,封他的后人于杞;武王伐紂,封他的后人于宋;而秦滅六國后,他們的后人無立錐之地,陛下何不復六國,使其后感恩戴德,忠心作你的臣仆,那你的力量不是就強大了么!”劉邦聽了非常高興。有一天,劉邦正在吃飯,張良來了。劉邦把復六國的事告訴張良,并征求他的意見。張良聽了驚奇地問:“誰給你出的主意呀?”劉邦說:“酈食其。”張良說:“唉,按他的主意辦事,你的大事就完蛋了!”劉邦不解地問原因。張良不慌不忙說: “請借前箸為大王籌之。”張良一邊用筷子比畫, 一邊解釋道:“過去湯伐桀, 武王伐紂, 并分封他們的后人, 是因為他們有那個條件,有那個力量,有把握辦到;而今你的情況和他們不一樣。如果你復了六國, 各國的人材都返回故里, 為其國家出力, 誰來幫助你打天下呢? 復了六國, 哪國肯削弱自己的力量來服從你的調遣呢? 如果你用了酈食其的謀略, 大王的事業豈有不毀的么!”劉邦聽后, 恍然大悟, 不禁停食吐哺, 大聲罵道:“這儒生小子, 幾乎敗壞了我的大業!”于是打消了想立六國的念頭。
詞義: 比喻代人策劃。箸: 筷子;籌: 過去用以計算工具, 多用竹子制成, 引伸為策劃。
書證: 清·劉鶚《老殘游記》第七回回目:“借箸代籌一縣策, 納楹閑訪百城書。”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六章:“牛金星決意一到闖王軍中就獻出重要謀畫, 奠定自己在闖王面前和全軍中的立腳地, 如張良在劉邦面前借箸畫策。”
上一篇:成語《似是而非》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充類至盡》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