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聚精會神》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聚精會神:jù jīng huì shén
詞源:《漢書·王襃傳》:“《詩》曰:‘思皇多士,生此王國。’故世平主圣,俊艾將自至,若堯、舜、禹、湯、文、武之君,獲稷、契、皋陶、伊尹、呂望,明明在朝,穆穆列布,聚精會神,相得益章。”
詞由:漢宣帝時,益州刺史王襄聽說王褒有才學,就把他請來,請他寫幾首歌詞。歌詞寫好后,王襄再請人配上樂曲歌唱。王襄看到王褒確有真才實學,就向漢宣帝匯報,漢宣帝就召王褒到京城, 并要他寫一篇文章, 主題是圣主得賢臣。王褒奉命寫了《圣主得賢臣頌》, 其中寫道: 象堯、舜、禹、湯、文、武這些英明的君主, 同時得到了稷、契、皋陶、伊尹、呂望這些賢臣的輔佐, 使朝政清明, 做什么事都明察一下, 因而國家治理得十分美好。圣主和賢臣,齊心協力,同心同德,圣主因用賢臣而見其圣明, 賢臣因遇圣主而見其賢良。
詞義: 匯聚大家的心愿, 集中大家的意念。會:集中。原指集思廣益,集中大家的智慧,后多形容注意力,精力十分集中。
書證: 宋·袁甫《右史直前奏事第二劄子》: “惟愿陛下與二三大臣,日夜聚精會神, ……必使志慮專于大政, 規模急于遠圖。”鄒韜奮《經歷·一個小小的過街樓》: “看校樣時的聚精會神, 就和在寫作的時候一樣, 因為我的目的要使它沒有一個錯字。”
上一篇:成語《聊勝于無》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背城借一》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