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荒誕不經》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荒誕不經:huāng dàn bù jīng
詞源:《史記·孟子荀卿列傳》:“騶衍……乃深觀陰陽消息而作怪迂之變,《終始》、《大圣》之篇十余萬言。其語閎大不經,必先驗小物,推而大之,至于無垠。”
詞由:戰國時齊國都城臨淄有個出生稍晚于孟子的鄒(騶)衍,他目睹統治者驕奢淫侈,專斷獨行,魚肉百姓,根本沒有一點仁義道德,于是他寫了約有十余萬字的《終始》、《大圣》。內容著重論述了朝代的興盛、衰亡的道理,上自黃帝,及至天地還沒有形成的渾沌時期。由于他所談天上地下,宏大渺遠,不合常規,人們因而無法考察、印證,當時即便是王公大人見到他荒誕的言論也感到吃驚。但鄒衍寫此書的主旨是規勸統治者行仁義講節儉,因此他受到了統治者的器重,人們還特地稱他為“談天衍”。
詞義:極其荒唐離奇,不合乎情理。荒誕:荒唐,虛妄。經:正常,常理。
書證:《晚清文學叢鈔·冷眼觀》第十六回:“還有《隋唐佳話》上的《開河記》,那更是說得荒誕不經了。”秦牧《幻想的彩翼》:“如果用世俗的眼光看來,這些內容幾乎都是荒誕不經的。”
上一篇:成語《草木皆兵》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蕭規曹隨》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