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蕭規(guī)曹隨》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蕭規(guī)曹隨:xiāo guī cáo suí
詞源:《史記·曹相國世家》:“參代何為漢相國,舉事無所變更,一遵蕭何約束。”
詞由:蕭何是劉邦打天下的一個得力謀士,劉邦當了皇帝以后,就封蕭何為相國。蕭何當了丞相以后,翻閱了秦朝的典籍文獻,了解了天下的地形、民情、風俗等,親手制定了漢朝的法規(guī)、典章、制度。蕭何和曹參都是沛縣人,本是要好的朋友,后來因事彼此有了意見。蕭何臨死時,向劉邦推薦曹參接任他的職務(wù),曹參繼任丞相后,完全根據(jù)蕭何制定的政策辦事。當時有首民謠說:“蕭何為法,覯若畫一,曹參代之,守而勿失。載其清靖,民以寧一。”后人李軌對這首民謠注解說:“蕭何規(guī)創(chuàng)于前如一,曹參奉隨于后不失。”
詞義:蕭何制定了政策法令,曹參繼任丞相后全照蕭何的一套辦事。比喻按照前人的成規(guī)辦事。
書證:漢·揚雄《解嘲》:“夫蕭規(guī)曹隨,留侯畫策,陳平出奇,功若泰山,響若坻隤。”宋·李心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一二二紹興八年九月:“經(jīng)久之制,不可輕議,古者利不百不變法,卿等宜以蕭規(guī)曹隨為心,何憂不治。”
上一篇:成語《荒誕不經(jīng)》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藏谷亡羊》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