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歷歷可數》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歷歷可數:lì lì kě shǔ
詞源:清·蒲松齡《聊齋志異·仙人島》:“近而審諦,則用細草制為樓閣,大如椽,小如橘,約二十余座,每座梁棟榱題,歷歷可數;其中供帳床榻,類麻粒焉。”
詞由:說的是叫王勉的輕薄人,從仙人島回來時,一跤跌入近海,恰是地仙之處。地仙之主自稱姓桓,有二女,欲把長女芳云嫁給他。婚后不久,王勉以親老子幼在家,十分懷念為由,要回家去。芳云說:要回家不難,要再會合就沒有日子了。王勉就哀求她一同回去。芳云思考一下,答應了。臨時之際,幼兒綠云即芳云的妹妹送給她的禮品是:用精細的草制作的樓閣,大大小小有二十多座,每座樓閣的梁棟榱題,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詞義:一個個都很清楚,非常容易數清。歷歷:清楚、分明的樣子。
書證:清·張潮編《虞初新志·核舟記》:“佛印絕類彌勒,袒胸露乳,矯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臥右膝,詘右臂支船,而豎其左膝,左臂掛念珠倚之——珠可歷歷數也。”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五回:“望著隔江的山色,嵐翠鮮明,那江中來往的船只,帆檣歷歷可數。”
上一篇:成語《南征北戰》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壓倒元白》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