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學步是什么意思
【典源】《莊子·秋水》:“且子獨不聞夫壽陵余子之學行于邯鄲與? 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成玄英疏:“壽陵,燕之邑; 邯鄲,趙之都。弱齡未壯,謂之余子。趙都之地,其俗能行,故燕國少年遠來學步。”《漢書·敘傳上》:“昔有學步于邯鄲者,曾未得其仿佛,又復失其故步,遂匍匐而歸耳。”
【今譯】 燕國壽陵有少年見趙國邯鄲人走路姿態很美,就到邯鄲去學那里人的步態,不但沒學會,反而把自己原來的走法也忘掉了,只好爬著回去。
【釋義】 后以此典形容盲目模仿,照搬他人,結果反而更糟。
【典形】 步類壽陵、邯鄲步、邯鄲匍匐、邯鄲學步、邯鄲之失、失本步、壽陵步、壽陵匍匐、學步、羨邯鄲、矜學步、失步人、邯鄲無高步。
【示例】
〔步類壽陵〕 唐·溫庭筠《上學士舍人啟》:“步類壽陵,文漸渙水。”
〔邯鄲步〕 宋·陸游《憶昔》:“蹉跎已失邯鄲步,悲壯空傳敕勒歌。”
〔邯鄲匍匐〕 金·元好問《劉君用可庵》之一:“著腳繩橋已足憂,邯鄲匍匐更堪羞。”
〔邯鄲學步〕 宋·姜夔《送項平甫倅池陽》:“論文要得文中天,邯鄲學步終不然。”
〔邯鄲之失〕 北周·庾信《代人乞致仕表》:“扶步有邯鄲之失,勉視無離婁之明。”
〔失本步〕 唐·李白《古風》之三十五:“壽陵失本步,笑殺邯鄲人。”
〔壽陵步〕 唐·劉禹錫《和武中丞秋日寄懷》:“空愧壽陵步,芳塵何處尋?”
〔壽陵匍匐〕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雜文》:“可謂壽陵匍匐,非復邯鄲之步。”
〔學步〕 唐·駱賓王《早秋出塞寄東臺詳正學士》:“昔予迷學步,投跡忝詞源。”
上一篇:鄧攸無子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鄒衍囚燕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