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千錘百煉》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千錘百煉:qiān chuí bǎi liàn
詞源:晉·劉琨《重贈盧諶》詩:“何意百煉剛,化為繞指柔。”又唐·皮日休《皮子文藪》卷四《劉棗強碑》:“自李太白百歲,有是業者,雕金篆玉,牢奇籠怪。百鍛為字,千煉成句,雖不在躅太白,亦后來之佳作也。”
詞由:自從李太白(即李白)死后,從事作詩的文人學士,以太自為榜樣, 精心制作, 猶如雕刻金玉, 極力追求神奇突出, 一字一句都要經過千錘百煉, 反復推敲。功夫不負苦心人, 這些人中也寫出了一些好的作品。
詞義: 千百次錘煉。錘: 用錘子敲打。煉: 用火燒煉。比喻寫作詩文經過反復推敲, 多次精心修改。也比喻多次艱苦的磨煉和考驗。
書證: 宋·尤袤《全唐詩話》卷三:“百鍛為字, 千煉成句。” 清·趙翼《甌北詩話》 卷一: “詩家好作奇句警語, 必千錘百煉而后能成。”馮雪峰《論<保衛延安>》:“這是真正的人民戰士和英雄, 是千錘百煉出來的英雄, 而不是僅僅立了一兩次功的英雄。”老舍《別怕動筆》:“一首千錘百煉的民歌,雖然只有四句或八句,也可以傳誦全國。”
上一篇:成語《千里莼羹》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升堂入室》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