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一身都是膽》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一身都是膽:yī shēn dū shì dǎn
詞源: 《三國志·蜀志·趙云傳》裴松之注引《云別傳》:“先主明旦自來,至云營圍視昨戰(zhàn)處, 曰:‘子龍一身都是膽也。’”
詞由: 魏蜀兩國爭奪漢中, 蜀將趙云、黃忠奉命去劫曹操的糧寨。黃忠及副將張著先出, 結(jié)果因曹軍有準備而被包圍。趙云見黃忠、張著被圍, 便殺入重圍擊破曹兵, 救出黃忠、張著。曹操見此情景便親自領(lǐng)兵前往督戰(zhàn)。趙云引兵退入寨內(nèi), 部將張翼見追兵不少, 就勸趙云下令緊閉寨門防御。趙云不以為然, 反而下令:“更開大門, 偃旗息鼓。”并在寨外壕里伏兵以待。他自己騎馬持槍,屹立寨門之上,等待曹兵。曹兵追到,見此情景,疑有埋伏,就往后撤退了。第二天,劉備來到趙云營房視察,聽說此事,十分高興地贊賞趙云說:“子龍一身都是膽也。”隨即大設(shè)筵席,犒勞三軍。
詞義:渾身都是膽量。形容非常英勇,無所畏懼。
書證:元·無名氏《隔江斗智》第二折:“曾在當陽長坂,與曹操大戰(zhàn)三日三夜,百萬軍中抱得后主回還。曹操稱我子龍一身都是膽,信不虛也。”
上一篇:成語《一抔黃土》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三馬同槽》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