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三馬同槽》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三馬同槽:sān mǎ tóng cáo
詞源:《晉書·宣帝紀》:“三國魏正始后, 司馬懿與其子師昭執軍政大權, 屏除異己, 時有‘三馬同槽’三目。”
詞由: 三國時魏國正始年以后, 魏文章曹丕一死, 曹魏王朝的大權實際上已落到了野心家司馬懿父子手里。司馬懿伙同其子司馬師、司馬昭, 為篡奪曹魏政權肆意橫行。司馬懿死后, 司馬師、司馬昭兄弟二人, 狼狽為奸, 繼續霸持政權。司馬師死后, 司馬昭更加變本加厲。他先當了大將, 掌握了兵權, 后又當了丞相, 把持朝綱。他利用手中的權力, 排斥、打擊異己, 屠殺曹氏集團人士, 栽培黨羽, 為建立西晉王朝掃清了障礙。后來, 終于殺死了年輕的魏帝曹髦, 自立為帝。司馬氏父子的篡權行徑, 為時人所痛恨, 他們把司馬氏父子三人比作是在同一個槽里吃食料的三匹馬。
詞義: 原意是指司馬懿父子三人篡奪曹魏政權就象三匹馬在同一個槽里吃食。后統指篡奪政權的陰謀行徑。
書證: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八回:“孤向日曾夢三馬同槽,疑是馬騰父子為禍;今騰已死,昨宵復夢三馬同槽,主何吉兇?”
上一篇:成語《一身都是膽》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不名一錢》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