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一抔黃土》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一抔黃土:yī póu huáng tǔ
詞源:《史記·張釋之列傳》:“假令愚民取長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
詞由:漢代堵陽有個張釋之,做漢文帝的廷尉。有個人偷了漢高祖廟內的一只玉杯,盜賊歸案后,文帝交給張釋之審問。張釋之審問屬實,依法判為死刑,并報告文帝。文帝聽后大怒,說:“這盜賊罪大惡極,竟敢偷高祖廟內的玉器,非殺他個滿門不可。你的判決,太不合我的意了。”張釋之分辯說:“依法處死他一個人就夠了。宗廟器物很多,他偷去玉杯只不過是其中器物的萬分之一罷了。偷了宗廟萬分之一的器物就要滿門抄斬,假如有一愚民去挖開長陵(高祖的墳)破棺偷盜,你又將用什么法律來判決他呢?”過了許久, 文帝才答應照張釋之所定的罪懲辦。
詞義:一捧黃上。一抔: 一捧。借指墳墓。現多比喻不多的土地或沒落、渺小的反動勢力。亦作“一抔之土”, 簡作“一抔土”。
書證: 唐·駱賓王《代李敬業以武后臨朝移諸郡縣檄》: “一抔之土未干, 六尺之孤安在?”陳毅《登大庾嶺》詩: “國賊賣盡一抔土, 彌天烽火舉紅旗。”
上一篇:成語《齊大非偶》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一身都是膽》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