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游刃有余》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游刃有余:yǒu rèn yǒu yú
詞源:《莊子·養生主》:“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詞由:古時候,有個廚師,他宰牛動作非常迅速,很快就能把一條牛的肉與骨全部分解開來。別人很驚訝,問他:“為什么能如此熟練?”他說:“我主要是掌握了事物的規律。開始宰牛時,眼前的牛都是一個整體。經過三年的實踐,再宰牛,看到的就不是全牛了。我順著牛的全身結構,把各部分都分清,將刀插進那經絡、骨節及肉相連之處,解開容易得很。別人用刀很費,我這把刀已用了十九年,宰了幾千頭牛,刀鋒之利還象剛磨過似的。牛的骨節之間是有空隙的,我的刀比那空隙還薄。所以,用很薄的刀準確地插入各骨節的空隙當中,感到寬寬綽綽,活動的余地還大得很;加上刀在里邊活動時,我總是小心翼翼, 一絲不茍, 決不使刀刃受到損傷。”
詞義: 刀刃運轉于骨節空隙中, 大有回旋的余地。形容經驗豐富, 技巧純熟, 辦事輕松利落、毫不費力。
書證: 清·劉鶚《老殘游記》第十七回:“明知白公辦理此事, 游刃有余, 然倘有未能周知之處, 豈不是我去了害的事嗎?”茅盾 《子夜》 十七:“從前他們又要辦廠, 又要做公債, 也居然穩渡了兩次險惡的風波, 現在他們全力來做公債, 自然覺得游刃有余。”
上一篇:成語《混淆黑白》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滿城風雨》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