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鞠躬盡瘁》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鞠躬盡瘁:jū gōng jìn cuì
詞源:三國·蜀·諸葛亮《后出師表》:“凡事如是,難可逆料。臣鞠躬盡力,死而后已。”
詞由:三國時,劉禪襲位為“后主”。諸葛亮繼續任丞相,并受封為“武鄉侯”,蜀國的一切軍政大權都操在他手里,由他裁決。諸葛亮一貫主張聯吳伐魏,這時他仍然一面結好東吳,一面南征孟獲,平定南中諸郡,以消除后顧之憂,然后充實軍備,練兵習武,積極準備北伐魏國。出兵的時候,曾上表后主,力勸聽信忠言,任用賢臣,這就是《前出師表》,但這次未完成北伐,就暫時退兵回蜀。過了些時候,諸葛亮又發動了第三次北伐。當時蜀國臣子官員中,頗有反對興師動眾的,故諸葛亮又上一表,分析形勢,說明蜀漢與曹魏勢不兩立,必須北伐,這就是“后出師表”。此表的末尾有一句道:“臣鞠躬盡力,死而后已。……”表現了他的忠貞氣節。
詞義:兢兢業業,不辭勞苦地做事、效勞,直干到死為止。盡瘁:竭盡心力。形容一心一意、實實在在地獻出自己的全部力量。
書證: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續黃粱》:“異史氏曰:‘福善禍淫,天之常道。聞作宰相而歡然于中者,必非喜其鞠躬盡瘁可知矣。”清·阮葵生《茶余客話、卷十、評酒評詩》:南生如諸葛亮出師,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毛澤東《毛澤東選集 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一切共產黨員,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的文藝工作者,都應該學習魯迅的榜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上一篇:成語《非池中物》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鞭長莫及》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