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囚首垢面》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囚首垢面:qiú shǒu gòu miàn
詞源:《漢書·王莽傳》:“陽朔中,世父大將軍鳳病,莽侍疾,親嘗藥,亂首垢面,不解衣帶連月?!?/p>
詞由:在西漢和東漢之間,有一個歷時十六年的新朝,代漢稱帝而建立新朝的是王莽。王莽,是漢元帝皇后王政君的侄子。王政君當了皇后后,滿門都封侯,輔佐皇帝。王莽的父親早死,沒有撈到封侯,王莽因而家境也較貧困。但他年青時能勤奮學習,孝順母親,對寡嫂及孤侄都能很好照料。后來,他伯父、當時輔佐朝政的大將軍王鳳患病,他謹慎侍奉,親自嘗湯藥,忙碌得頭發蓬亂,臉上很骯臟,一連幾個月都沒有解開衣帶,好好休息一下。因此王鳳死時,竭力向太后及皇帝推薦王莽,不久,即被拜為黃門郎。從此,王莽逐步受到皇帝的寵信。
詞義:如同囚犯一樣,蓬亂的頭發和骯臟的臉。垢:污穢、骯臟。形容不注意整潔和修飾。亦作“囚首喪面”、“蓬首垢面”。
書證:宋·蘇洵《辨奸論》:“衣臣虜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喪面而談詩書,此豈其情也哉!”明·馮夢龍《古今小說》卷四十:“大娘自到孟家去,奴家情愿蓬首垢面,一路伏侍官人前行?!?
上一篇:成語《唯利是圖》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圖窮匕見》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