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兔死狐悲》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兔死狐悲:tù sǐ hú bēi
詞源: 《宋史·李全傳》: “兔死狐泣, 李氏滅, 夏氏寧獨存?”
詞由: 南宋時, 山東一帶處于金兵的控制之下, 人民忍受不了金兵的壓迫, 紛紛舉行起義, 楊安、李全所領導的起義軍, 便是其中規模較大的兩支。由于金兵的鎮壓, 楊安兒不幸犧牲, 他的妹妹楊妙真帶領殘余部隊投靠了李全,并與李全結為夫妻。公元1218年,李全歸附了宋朝, 駐扎在楚州(今江蘇淮安)一帶, 繼續進行抗金斗爭, 后 (公元1227年) 兵敗降金。公元1228年春, 宋朝派太尉夏全率大軍進攻楚州, 形勢對李全十分不利。楊妙真想到, 夏全原來也是山東農民起義的將領, 便派人私下對夏全說:“夏將軍不也是從山東歸附宋朝的嗎?狐兔乃屬同類, 兔子死了, 狐貍就會因悲傷而哭泣, 把李全消滅了, 你自己難道能單獨存在嗎?希望你能高抬貴手, 放我們過去。”同時, 又給夏全送了許多禮物, 終于買通了夏全。
詞義: 兔子死了, 狐貍感到悲傷。比喻為同類的不幸而悲戚。多用于貶義。
書證: 元·無名氏《賺蒯通》第四折:“今日油烹蒯徹, 正所謂兔死狐悲, 芝焚蕙嘆。”明·田藝蘅《玉笑零音》:“黿鳴而鱉應,兔死則狐悲。”黎汝青《萬山紅遍》:“兔死狐悲, 谷敬文盡管和任洪元不睦, 但任洪元的下場卻使他震驚很大, 黯然傷神。”
上一篇:成語《先禮后兵》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入木三分》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