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循名責實》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循名責實:xún míng zé shí
詞源:《韓非子·定法》:“術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責實,操殺生之柄,課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執也。”
詞由:韓非子是戰國末期的思想家,和商鞅、申不害等都是法家的著名人物。法家主張用法治代替禮治,反對貴族特權。有一次,他和別人談到申不害與商鞅的言論時,有人問他:“你認為申不害和商鞅這兩家言論哪家于國家有益?”韓非子說:“申不害講求術,商鞅講求法。所謂術,就是君主要依據人的才能而授給適當的官職,按照他的職務來要求他做什么事,讓當官的人掌握殺,生之權,按照一定的標準來考核群臣。所謂法,就是國家要建立一定的制度,做到賞罰分明。術和法都是統治者不可缺少的手段。”
詞義:古代法家所謂“術”的一個內容,指君主考核官吏是否稱職的方法,即名實相符。循:依照;責:要求。表示依照它的名稱而求它的實際內容,從他的言談看他的行動,考察是否名副其實。亦作《循名督實”。
書證:《淮南子·主術訓》:“故有道之主,滅想去意,清虛以待不伐之言,不奪之事,循名責實。”《華陽國志·劉后主志》:“(諸葛亮)庶事精練,物究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鄧析子·無厚》:“上循名以督實,下奉教而不達。”
上一篇:成語《形形色色》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心力交瘁》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