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
“肱”本為指事字。甲骨文像人的手臂,并在臂肘處加了一個小圓圈作指事符號,以指出臂肘之所在。金文大體相同。小篆變成從肉從厷會意,厷兼表聲。隸變后楷書寫作“肱”。
《說文·又部》:“厷,臂上也。從又,從。
,古文厷。象形,肱,厷或,從肉。”(厷,手臂的上部。由又(手)、由會意。
,古文“厷”字,像曲臂之形。肱,厷的或體,從肉。)
“肱”的本義是指手臂由肘到肩的部分。如《論語·述而》:“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比喻得力的助手。如《左傳·昭公九年》:“君之卿佐,是謂股肱。”其中的“股肱”本指大腿和胳膊,均為軀體的重要部分,這里比喻輔佐君主的得力大臣。
上一篇:《耘》字義,《耘》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耘》
下一篇:《能》字義,《能》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