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子虛烏有》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子虛烏有:zǐ xū wū yǒu
詞源:漢·司馬相如《子虛賦》:“楚使子虛使于齊,王悉發(fā)車騎,與使者出畋。畋罷,子虛過奼烏有先生,亡是公存焉?!?/p>
詞由:司馬相如是蜀郡(今四川)成都人,漢初著名的辭賦家。他寫過一篇諸侯游獵活動的賦叫《子虛賦》。據(jù)說漢武帝看了后十分贊賞。賦文這樣寫道:楚王派子虛出使齊國,訪問齊王,齊王率領(lǐng)了全國游獵的能手陪同子虛進(jìn)行了一次規(guī)模很大的打獵活動。之后,有位烏有先生和子虛一起議論這次游獵的事,子虛竭力吹噓楚王游獵的盛況,烏有認(rèn)為這是在貶低齊王,于是辯論開了,有時甚至互相指責(zé)。盡管這游獵中的人寫得有名有姓,事情也具體生動,實(shí)際上全是虛構(gòu)的。作者取名“子虛”“烏有”,已暗示是編造的了。
詞義: 都是虛構(gòu)的, 沒有這回事。子虛: 虛無、不真實(shí)。烏有: 沒有、哪有。指不真實(shí)或假設(shè)的人和事。
書證: 《漢書·敘傳下》: “文艷用寡, 子虛烏有, 寓言淫麗, 托風(fēng)終始, 多識博物, 有可觀采, 蔚為辭宗, 賦頌之首?!鼻濉ど蛭┵t《萬國演義·序》: “文貴征實(shí), 不蘄于振奇, 所以愧文士子虛烏有之習(xí)也?!鼻濉ぜo(jì)昀《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 “比庭鞫, 則事皆子虛烏有,證佐亦莫不倒戈, 遂一敗涂地, 坐誣論戍?!?
上一篇:成語《嫠不恤緯》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孟嘉落帽》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