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嫠不恤緯》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嫠不恤緯:lí bù xù wěi
詞源:《左傳·昭公二十四年》:“抑人亦有言曰:‘嫠不恤其緯,而憂宗周之隕,為將及焉。’今王室實蠢蠢焉,吾小國懼矣。”
詞由:有一年鄭定公由子大叔陪著到晉 ,晉國的范獻大子問子叔:最近周王室的情況怎樣。因為鄭緊鄰周王室洛陽。他回答說:我對自己的國家都不能管理好,那里還有精力和時間過問王室的情況呢?不過有人這樣說過:一個寡婦織布倒不怕緯線少,倒怕周王室一旦亡滅,將連累而受到禍害。現在周王室的情況不妙。動亂得很厲害,我們是小國,是很畏懼的。然后你們大國憂慮什么, 我們當然不知道。不過周王室的不安寧, 是你們大國的恥辱啊!
詞義: 寡婦不憂慮緯紗少, 織不成布, 只擔心國家滅亡, 禍及自己。嫠: 寡婦; 恤: 憂慮; 緯: 織布用的緯紗。比喻憂國忘家的心很殷切。亦簡作“嫠緯”。
書證: 宋·李曾伯 《謝四川都大薦辟》:“嫠不恤緯, 深慚肉食之謀;子弗荷薪,尤愧素餐之請。”清·龔自珍《乞糴保陽》:“嫠不恤其緯, 憂天如杞人。”宋·朱熹《與趙帥書》:“不審囊封入告,當復以何為先?區區愿竊聞之, 以寬嫠緯之憂。”元·吳萊《三朝野史》:“金陵帥閫趙以夫過衢州,訪秘書徐霖, 相見后覿面大慟……以夫與霖俱懷嫠緯之憂故也。”
上一篇:成語《始作俑者》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子虛烏有》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