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奪胎換骨》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奪胎換骨:duó tāi huàn gǔ
詞源:宋·釋·惠洪《冷齋夜話》卷一:“山谷云:‘詩意無窮,而人之才有限,……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語,謂之換骨法,窺入其意而形容之,謂之奪胎法。”
詞由:道教的信徒認為,一個人如果吃了經過多年修煉的金丹,就能換去凡人(普通人)的胎骨,成了仙人。后來,寫詩作文的人把一種文章的作法稱之為“奪胎換骨法”。如宋代有位著名詩人叫黃庭堅(號山谷),有一次說道:“詩意無窮無盡,而一個人的才力是有限的……如若作文時,借用古詩的原意,而用自己的詞語去表達它,稱為“換骨法”;探究古詩的原意,進一步加以刻畫形容,這叫“奪胎法”。
詞義:這是道家的話,指奪別人的胎體以使自己得到新生,換去凡骨為仙骨。后比喻創作上善于取法、模仿前人而不露痕跡。還比喻拋棄舊的思想,換成新思想。
書證:宋·陳善《捫虱新話》:“文章雖不要蹈古人一言一句,然自有奪胎換骨等法,所謂靈丹一粒,點鐵成金也。”清·黃遵憲《以蓮菊桃雜供一瓶作歌》詩:“化工造物先造質,控搏眾質亦多術。安知奪胎換骨無金丹,不使此蓮此菊此桃萬億化身合為一。”
上一篇:成語《夸父追日》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如出一轍》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