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耳盜鈴》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
掩耳盜鈴的拼音:yǎn ěr dào línɡ
解釋 掩:捂。盜:偷盜。捂住耳朵偷鐘。比喻自己欺騙自己。
出處 《呂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鐘者,欲負而走。則鐘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鐘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yǎn,遮蔽,掩蓋)其耳。”
春秋時,晉國的貴族趙簡子消滅了范氏家族后,有人趁機去揀范家的東西。有個人弄到了一口大鐘,打算背著它跑掉。但是鐘太大背不動,于是那人就用大錘砸爛它,鐘發出了洪亮的聲音。那人害怕別人聽見鐘聲來和自己搶奪,就趕緊蒙上自己的耳朵,以為自己聽不見,別人也就聽不見。《呂氏春秋》記載的這個故事,告誡人們應當有自知之明,應當勇于面對自己的過錯。害怕別人聽到自己的過錯是情有可原的,但是害怕自己聽到自己的過錯就不對了。作為國家的君主害怕聽到自己的過錯,難道不像那個蒙著自己耳朵偷鐘的人嗎?
近義 自欺欺人
例句
這種自欺欺人、掩耳盜鈴的做法實在可笑!
上一篇:《推燥居濕,畫荻和丸》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
下一篇:《擲果潘安,傅粉何郎》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