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莫須有》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莫須有:mò xū yǒu
詞源: 《宋史·岳飛傳》 : “獄之將上也, 韓世忠不平,詣檜(秦檜)詰其實(shí)。檜曰:‘飛子云與張憲書雖不明, 其事體莫須有。’世忠曰:‘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詞由: 岳飛是我國宋朝時(shí)候的一位民族英雄, 從小就立下“精忠報(bào)國”的宏大理想。他一生南征北戰(zhàn), 抵御金人的入侵, 立下了卓著的戰(zhàn)功, 得到人民的愛戴。公元1140年, 岳飛在郾城大敗金軍主力, 恢復(fù)了鄭州、洛陽等地。但是, 宋高宗和秦檜一心求和, 用十二道金牌催促岳飛回京。岳飛回到臨安以后, 被解除了兵權(quán), 不久又被秦檜誣陷入獄, 后來慘遭殺害。為此,另一位大將韓世忠感到不平, 曾當(dāng)面質(zhì)問秦檜,殺害岳飛的理由是什570 古漢語成語典故詞典么?奸臣秦檜被問得無言以對(duì), 便造謠說岳飛的兒子岳云和張憲設(shè)計(jì)為岳飛收回兵權(quán), 這件事莫須有。韓世忠氣憤地說:“莫須有三個(gè)字怎能服天下?”
詞義: 恐怕有, 也許有。后用以形容故意捏造的罪名。
書證: 清·李玉《清忠譜·締姻》:“污蔑忠良驅(qū)陷井, 莫須有罪案招承。”郭沫若《少年時(shí)代·我的童年》: “象這樣由于莫須有的文字獄便犧牲了一位好朋友, 這叫我們?cè)趺茨軌蛐姆?”
上一篇:成語《煢煢孓立,形影相吊》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董狐之筆》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