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屠格涅夫《小丑》全文|賞析|讀后感
〔俄〕屠格涅夫
世間曾有一個小丑。
他長時間都過著很快樂的生活;但漸漸地有些流言傳到了他的耳朵里,說他到處被公認為是個極其愚蠢的、非常鄙俗的家伙。
小丑窘住了,開始憂郁地想:怎樣才能制止那些討厭的流言呢?
一個突然的想法,終于使他愚蠢的腦袋瓜開了竅。于是他一點也不拖延,把自己的想法付諸實行。
他在街上碰見了一個熟人——接著,那熟人夸獎起一位著名的色彩畫家……
“得了吧!”小丑提高聲音說道,“這位色彩畫家早已經被認為不行啦!您還不知道這個嗎? 我真沒想到您會這樣……您是個落后的人啦?!?br>
熟人感到吃驚,并立刻同意了小丑的說法。
“今天我讀完了一本多么好的書啊!”另一個熟人告訴他說。
“得了吧!”小丑提高聲音說道,“您怎么不害羞?這本書一點意思也沒有: 大家早就已經不看這本書了。您還不知道這個?您是個落后的人啦?!?br>
于是,這個熟人也感到吃驚——接著,也同意了小丑的說法。
“我的朋友某君真是個非常好的人啊!”第三個熟人告訴小丑說,“真是個高尚的人!”
“得了吧!”小丑提高聲音說道,“某君明明是個下流東西!他掠奪過所有的親戚的東西。誰還不知道這個呢?您是個落后的人啦!”
第三個熟人同樣感到吃驚,也同意了小丑的說法,并且不再同那個朋友來往??傊?,人們在小丑面前無論贊揚誰和贊揚什么,他都一個勁兒地駁斥。
只是有時候,他還以責備的口氣補充說道:“您至今還相信權威嗎?”
“好一個壞心腸的人! 一個好毒辣的家伙!”他的熟人們開始談論起小丑了, “不過, 他的腦袋多么不簡單!”
“他的舌頭也不簡單!” 另一些人又補充道,“哦,他簡直是個天才!”
末了,一家報紙的出版人,請小丑到他那兒去主持一個評論專欄。于是,小丑開始批判一切事和一切人,一點也沒有改變自己的手法和自己趾高氣揚的神態?,F在,他——曾經大喊大叫反對過權威的人——自己也成了一個權威了,而年輕人正在崇拜他,而且害怕他。
他們,可憐的年輕人,該怎么辦呢?雖然一般地說,不應該崇拜……可是,在這兒,你試試不再去崇拜吧——你就將掉到落后的人們中去!
在膽小的人們中間,小丑們是能很好地生活的。
(黃偉經 譯)
選自《廣州文藝》1985年第9期
【賞析】 “丑”,當它的力量足以肆行無忌、粗暴橫蠻地踐踏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時,激起的往往是憤怒、悲慨; 然而,當人們洞察了其強大威嚴外表下空虛愚妄的底蘊,即“審”出了它的孱弱荒唐時,那么,一種毀滅性的笑就會從心底忽地升起,在跳蕩的笑的火舌下,人生無價值的東西就被撕破,燒毀,化為一陣輕煙,消散……同時,人的真、善、美的本質力量得到了肯定和加強。屠格涅夫筆下的 “小丑”,激起的正是喜劇性的笑。
這笑與其說是輕松的,毋寧可說是沉重的。小丑“長時間都過著很快樂的生活”,但是他的“極其愚蠢”、“非常鄙俗”的實質卻暴露了出來?!俺蟆贝藭r只是原生態地表現,只可鄙惡,卻并不可笑??墒牵敗俺蟆苯吡Υ虬缱约?,將自己強裝為美時,就出現了滑稽的效果。即愚蠢的妄想,弄巧成拙的企圖在表演中引起我們的嘲笑。
但是,這位“小丑”弄巧并未成拙,倒不如說是弄拙成巧,這就值得我們深思了. “小丑”“一個突然的想法”付諸實行后卻無往而不勝,原因何在? “小丑”攻擊著名的色彩畫家,沒有任何實在的理由,只用“早已經被認為不行啦”作依據,再以“您是個落后的人啦”來警醒聽者,就達到了目的?!霸纭痹谑裁磿r候,被什么人“認為不行啦”統統付之闕如,聽者卻并未究詰,其心理如何能令人深思。從聽者“感到吃驚”到“立刻同意” 之間分明有著情感波瀾, 但是卻都被“小丑”導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上去了。
“吃驚”、“同意”,同樣的模式反映出同樣的心理。“在膽小的人們中間,小丑們是能很好地生活的”,雖然認為“小丑”是“好一個壞心腸的人!好一個毒辣的家伙!”卻又贊賞“他的腦袋多么不簡單”的人,其自身的荒唐可笑雖然與“小丑”的滑稽表演有區別,可同樣是展露了一些人生無價值的東西。當想到“丑”也同樣滲入了其他人的精神中時,當想到我們自己是否亦曾有意無意地使小丑得以施其技、從而也扮演了某種丑角時,笑,就會沉重起來。
宣布別人落后之同時就將自己擺在了先進的位置上,于是“小丑”自己成了人們崇拜、害怕的“權威”。正是在這種“錯位”中,作者將“小丑”的人生無價值的東西撕毀給人們看的。新事物不斷地戰勝和代替舊事物,新陳代謝是不可抗拒的。“小丑”在“流言”的沖擊下難以繼續快樂的生活,正表明歷史發展的規律。在歷史發展中無價值的東西要不被淘汰,必須要裝得有價值?!靶〕蟆蓖ㄟ^否定別人的價值來確定自己的價值,如果被否定者果真無價值,那是可以的。但是,“小丑”否定的恰恰是有價值的東西: 從畫、書,直到人。他通過造成價值混亂來掩蓋自己的無價值。污蔑、誹謗洋洋自得地徜徉于市,在丑化美好事物的同時,使生活變得丑惡。這樣,作者就把“小丑”的人生無價值的東西——仇視、丑化美好事物——撕破給我們看了。
機械、僵化的重復,也增添了小說的喜劇色彩。不斷重復的黔驢之技既表明了“小丑”的虛張聲勢和愚蠢呆板,又與講話的內容形成強烈的對比而引人發笑。作者輕輕拈出“曾經大喊大叫反對權威的人”“自己也成了一個權威了”的矛盾悖謬,更將諷刺的芒刺刺到了節骨眼上。
只不過,作者的輕蔑情緒如此強烈,對“小丑”的“窘”、“憂郁” 等就未能深入,因而未能寫出“小丑” 身上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是如何被毀掉變為無價值的東西的。但是卻使筆觸更為犀利、集中,以簡勁峻急而給人以深刻印象。這,正是微型小說的特長。
(駱冬青)
上一篇:《宏偉計劃》全文|賞析|讀后感
下一篇:《尼龍滑雪衫》全文|賞析|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