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抗塵走俗》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抗塵走俗:kàng chén zǒu sú
詞源:南朝·齊·孔稚珪《北山移文》:“爾乃眉軒席次,袂聳筵上;焚芰制而裂。荷衣,抗塵容而走俗狀。風云凄其帶憤,石泉咽而下愴。望林巒而有失,顧草木而如喪?!?/p>
詞由:這是說的周顒當假隱士的故事。周顒隱居在鐘山,他的氣派似乎要當一個自古以來沒有過的隱士,就是巢父、許由都不如他。其實他不過是冒牌隱士,就象濫竽充數的南郭處士一樣。等到皇帝的使者一到,他就把隱士的偽裝剝光了。在征召的宴席上,他揚眉舉袖,洋洋得意。馬上就把隱士穿的衣服丟棄、焚燒掉了,充分表現了他那塵世的俗態。他這種樣子,不要說別的, 就是他隱居在鐘山的風云、石泉、林巒、草木, 也悲憤失望, 嗚咽生悲。
詞義: 表現出塵世之態, 忙碴于世俗之中??梗?高舉, 引伸為表現;塵: 塵世; 走: 奔走; 俗: 世俗。指一個人非常熱中于做官求名、為利。
書證: 《宣和畫譜》 卷十:“(關同)尤喜作秋山寒林與其村居野渡……使其見者悠然如在灞橋風雪中, 三峽聞猿時, 不復有抗塵走俗之狀?!薄缎蜁V》十一《勸君詩》:“(張徐州) 不以利名蒂于胸次……故其胸中流出而見于筆墨者, 無復有抗塵走俗之狀?!?
上一篇:成語《懲羹吹齏》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抱薪救火》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