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公,三國名將關羽經過政治宣傳和藝術神化后得到的尊稱。關羽從歷史典籍中走向文學殿堂,成為家喻戶曉的英雄人物,是從三國故事的話本宣講和宋金雜劇的搬演開始的。而元代劇作家關漢卿的《單刀會》在關羽形象的塑造上取得了相當高的藝術成就,是我們今天能看到的最早的關公舞臺形象。
關公作為三國時期叱咤風云的傳奇英雄,一生業績中充滿了浪漫的英雄主義色彩。他杯酒斬華雄的蓋世武功,千里走單騎的忠心俠膽、療毒刮骨談笑自若的剛強個性等等,都是小說、戲曲家們經常選取的故事題材。關漢卿的《單刀會》無意于刀光劍影、鐵馬金戈的渲染中去突出關公的英雄本色,而是匠心獨具地選取他只身過江、單刀赴會、威懾孫吳、保衛荊州的一段傳奇經歷,集中筆墨刻畫他豪邁鎮定的過人魄略和英雄獨步、慷慨悲涼的寂寥情懷,全劇具有濃重的詩意。
關公在《單刀會》的第三折才出場。前兩折主要交待魯肅等人為了謀取荊州所準備的三條計策以及孫吳集團內部對挾持關公的不同意見,并通過喬公、司馬徽等孫吳貴戚重臣之口,對關公的武功戰績、膽略品德做多方面的渲染描寫,從而為關公的登臺做了充分的鋪墊。在第一折里,喬公以教訓魯肅的口吻,贊美關公在博望燒屯、隔江斗智、兵收西川、誅文丑刺顏良中的威猛和武功,并通過喬公的唱詞讓觀眾們了解到關公的英姿: “他上陣處赤力力三綹美髯飄,雄赳赳一丈虎驅搖,恰便似六丁神簇捧定一個活神道,那敵軍若是見了呵,諕的他七魄散五魂消。”喬公是從歷史戰績角度來宣揚關公的不可戰勝,諷刺魯肅的愚蠢無能卻自以為是;而第二折,則通過關公故友司馬徽向魯肅堅辭不做陪客的描寫,渲染了關公在精神上對孫吳眾臣的威懾力量以及關公在常人眼中近似天神般的形象。司馬徽一再勸告魯肅放棄劫持關公的計劃,并說: “大夫既堅意要請云長,若依的貧道兩三椿兒,你便請他。”那就是當關公下馬時, “你與我躬著身將他來問候”,在酒宴上,“你與我跪著膝連忙的勸酒”;并且“道東呵你隨著東去,說西呵你順著西流”。由于多方面渲染和鋪墊,關公雖然還沒有出場,但他的音容笑貌、他的威武形象已在觀眾中的心目中留下深深的銘印。
關羽終于出場了,他是那樣英武瀟灑,又是那樣從容鎮靜。他接到魯肅的赴宴請柬,立即覺察出其中必有奸詐: “安排下打鳳牢籠,準備著天羅地網,也不是待客筵席,則是個殺人的戰場。”關平和周倉都勸他放棄這次冒險行動,但關羽并沒有把孫吳的伎倆放在心上,他回顧了追隨劉皇叔桃園結義以來經歷的鏖戰廝殺,心中充滿戰斗豪情: “不是我十分強、硬主張,但題起廝殺呵,摩拳擦掌。”他毅然決定單刀赴宴,再展虎威,保住荊州城,避免一場涂炭生靈的廝殺。在大江中流,關羽屹立船頭,望著濤濤東去的江水和兩岸的秋景,不禁壯懷激烈,感嘆萬分: “水涌山疊,年少周郎何處也。可憐黃蓋轉傷嗟,破曹的檣櫓一時絕,鏖戰的江水猶然熱,好教我情慘切。”“二十年流不盡的英雄血。”刻畫了關公豐富深沉的內心世界,表現了一種英雄的苦悶和世事滄桑的悲涼氣氛。
關公單刀赴宴,只有周倉跟隨,而孫吳卻戰將如云,又有刀斧手在下面埋伏,兩邊力量懸殊是很大的。但是在精神上,關公則具有令人不敢仰視的威力,雖孤身一人,但談笑自如,胸中若有雄兵百萬;魯肅等則畏畏縮縮,戰戰兢兢,反倒像一群可憐兮兮、精神委瑣的侏儒。關公在酒宴上首先駁斥了魯肅所謂不講信義的挑釁,接著從劉備繼承漢業的正統地位出發,說明了荊州當屬蜀漢的無可爭辯性,又三番五次地用按劍發怒的姿態,暗示魯肅不要放肆。當酒宴快結束時,魯肅發現第一個計策禮索荊州行不通了,便招呼刀斧手上殿廝殺。誰知關公抓住魯肅一聲斷喝: “若有埋伏,一劍揮之兩斷。”嚇破了魯肅的膽,也嚇退了兩殿的伏兵。于是智勇雙全的關公挽著魯肅的手,向江邊走去。這時關平率領的救兵已按照關公原來的安排,過江來迎接了,魯肅的錦囊妙計全部破了產。最后,上了船的關公向魯肅說道:“百忙里趁不了老兄的心,急且里倒不了俺漢家節。”從正面嘲弄了他搬起石頭打了自己腳。
關公是《單刀會》雜劇中的主角。他雖然出場遲、戲也不多,但全劇的所有內容都圍繞著他展開的。劇中其他人物也都是關公形象的陪襯。如貫穿全劇的魯肅,以他的愚笨委瑣、夜郎自大,襯托出關公的機智聰明、勇猛頑強;孫吳的老臣喬公作為歷史見證人,道士司馬徽作為關公的舊友,他們都用自己對關公性格的感受、武功的了解、英姿的見聞,進行側面的烘托和贊揚。另外,《單刀會》比較注重對關公的英雄情懷和內心世界的刻畫,甚至寫出了英雄豪杰無法排遣的歷史幻滅感,以及他們在功成名就后的寂寞苦悶。總之,在關公身上我們既看到豪邁的英雄主義精神;又體味到作者寄寓的某種孤獨情緒。這在其他同類歷史劇中是不多見的
上一篇:《公孫杵臼》文學人物形象鑒賞|分析|特點
下一篇:《關漢卿》文學人物形象鑒賞|分析|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