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岑弁單絞》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岑弁單絞:cén móu dān jiǎo
詞源: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禰衡被魏武侯謫為鼓吏,正月半試鼓,衡揚枹為漁陽,摻撓淵淵有金石聲,四座為改容。”南朝·梁·劉孝標注引《文士傳》:“以帛絹制衣,作一岑牟,一單絞及小惲,鼓吏度者,皆當脫其故衣,著此新衣。”
詞由:建安初年,禰衡到了京師。孔融雖比他大三十歲,卻和他結交為知己。孔融見禰衡來京師,就向曹操推薦,曹操聽說他有才華,就召見他。可是禰衡推說有病而不去見曹操,但是常有議論曹操不是的話傳到曹操耳里。曹操就很不高興,殺了他又覺得可惜,所以就想侮辱他一下,就派他作一個敲鼓的人,做了敲鼓人戴的帽子、穿的衣服、束的腰帶給他著起來。到八月朝中開會時, 命他擊鼓。禰衡沒有換衣服, 曹操呵斥他為什么不換。禰衡沒有辦法, 就當著曹操的面脫光衣服, 赤身露體, 再慢慢地戴上岑牟, 穿上單絞, 束上小惲。曹操沒有能辱倒禰衡, 倒是禰衡辱了曹操。
詞義: 戴上敲鼓人的帽子,穿上敲鼓人的衣服。岑牟: 古代鼓吏的帽子; 單絞: 古代鼓吏的衣服, 蒼黃色。比喻反抗別人的侮辱。
書證: 唐·皮日休《襄陽春游》:“岑牟單絞何曾著?莫道猖狂似禰衡。”
上一篇:成語《岌岌可危》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左右開弓》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