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名作《蘇叔陽·丹心譜》原文|主題|賞析|概要
作者簡介 蘇叔陽,1938年生。中國當代作家、劇作家。河北省保定人。1956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熱衷于文學創作,大學時期發表許多散文、詩歌。1959年同陳昌本合作《公社花開大院紅》,被校文工團搬上舞臺,受到普遍好評。畢業后從事教育工作,曾在本校、河北北京師范學院、北京中醫學院任教。1978年發表大型話劇劇本《丹心譜》,同年,被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首演,獲得極大成功,并獲“文化部建國30周年獻禮演出”創作一等獎。作品還被譯成英文介紹到國外。同年,他被調入北京電影制片廠任編劇,將該劇改編成電影劇本。1979年,他與張鍥合作發表《金水橋畔》,1980年創作發表了《左鄰右舍》,被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公演。《左鄰右舍》獲1980—1981年全國優秀劇本獎、北京市文化局1980年新創作劇目二等獎,并被譯成德文。1982年創作的《家庭大事》和1984年創作的《靈魂的審判》分別被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80級學生和82級學生搬上舞臺。北影演員劇團還排演了他于1985年創作的《幸福回旋曲》。1986年,中國青年藝術劇院演出了他創作的喜劇《恭賀新禧》。1987年發表話劇《太平湖》,引起社會強烈反響。1988年由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公演。此外,他還創作了像《夕照街》《故土》等多部深受歡迎的電影、電視文學劇本和小說,蘇叔陽現為北京電影制片廠編劇、中國劇協創作委員會委員、中國作協、影協理事。國際筆會中國筆會中心委員。
內容概要 《丹心譜》描寫了“文化大革命”后期,在新華醫院展開的一場你死我活的路線斗爭。75歲的方凌軒是新華醫院的一位著名中醫專家,他在舊社會飽經了人間滄桑、度過了充滿艱辛、坎坷的半輩生涯。新中國的誕生給他帶來了希望和力量。他按照敬愛的周總理的指示,在新華醫院研制“03”新藥。這是周總理親自指示下所進行的一個科研項目。“03”新藥是治療冠心病的特效藥,如果試驗成功,它將給千百萬冠心病患者帶來幸福和歡樂。然而,這項研制工作遭到了“四人幫”及其爪牙的橫加阻撓。特別是“四人幫”在衛生部的代理人,更是肆無忌憚地壓制、破壞。身為“03”新藥研制小組負責人的方凌軒,面對強大壓力,仍然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地工作,他的老朋友丁文中雖然對“03”新藥的研制工作持有不同見解,但是,他們并未因此而反目為仇或互相拆臺。相反,兩位老友在最艱難的日子里互相支持、互相鼓勵。他們這種執著的精神,使“四人幫”及其爪牙既害怕又惱火,那位衛生部的領導公然跳出來誣蔑“03”新藥研制工作是為城市老爺服務的,并扣上了修正主義回潮的大帽子。更有甚者,他們一道命令,解散了科研小組,把實驗室也封了起來。方凌軒的女婿莊濟生是新華醫院的黨委委員,也是“03”新藥試制組的成員。這位年屆不惑、聰明能干的青年科技干部,本應該在事業上作出一番出色的成就。但是,在黑白顛倒的歲月里,他竟然遵從自己那套所謂的人生哲學,背叛自己的道德和良心,陷害他人,保住自己。一心一意想坐上院黨委副書記的交椅。他不顧別人的死活,誣蔑好人,謊話連篇,肆意傷人,使善良的人遭受不白之冤。他慣于見風使舵,尤其在那位衛生部領導面前,看著這位“大人物”的臉色行事,幾乎完全失去了自我。還自以為是“識時務的英雄”。他年紀輕輕卻圓滑世故,在關鍵時刻總是左右逢源、模棱兩可,充當兩面派。人們說他的血是半紅半黑、不涼不熱,他的心就像放在一個褐色的廣口瓶子里,誰也看不清它的真實顏色。他明明知道“四人幫”在衛生部的代理人通過破壞“03”新藥的研制工作以達到矛頭直指敬愛的周總理的陰險目的,卻仍舊在骯臟的泥坑越陷越深,甘當一個政治上的小爬蟲,甚至制造試驗事故,還企圖奪取研制工作的領導權。方凌軒雖然與莊濟生有著特殊的關系,但是,在斗爭中他也逐漸認清了莊濟生的丑惡嘴臉,更加清楚地意識到這場斗爭的尖銳性和復雜性。雖然黑云壓頂,他卻挺直腰桿,因為他身后還有黨委書記李光、老友丁文中、優秀學生鄭松年以及溫柔、善良的妻子和女兒的幫助與支持。當他意識到有些人居心叵測,把斗爭矛頭對準周總理時,十分憤慨。他頂著逆風,公開貼出“方凌軒啟事”,要和誹謗“03”新藥的大字報作者進行辯論、較量。他每天定時恭候,表現了這位共產黨人堅強不屈的革命意志。那些在背后搗鬼、專搞陰謀詭計的家伙不敢與他正面較量,卻更加憎恨他,加緊對他的迫害。對此,方凌軒憑著對敬愛的周總理的無限崇敬之情、對“四人幫”無比憤恨,在十分艱苦的環境條件下仍然繼續著他的科研試驗。沒有實驗室,他親自去找,沒有科研經費,他自籌資金。他懷著一顆火熱的心,發誓要完成周總理交給他的這項艱巨而又光榮的科研任務,他為自己在風燭殘年還能經受這樣一場暴風雨而感到自豪。早在1942年,他就給周總理治過病。在那漫漫的長夜里,周總理給他講述革命的道理,給他講延安的故事,總理的話猶如一盞明燈使方凌軒的心豁然開朗,引導他走入革命的行列。今天,總理又打來電話,鼓勵他們一定要把“03”新藥研制成功,造福人民。總理的話給科研小組的試驗工作帶來了極大的支持和安慰,他們在方凌軒的帶領下,頂住“四人幫”的干擾,頑強拚搏、克服常人預想不到的困難,一面斗爭、一面搞科研,并以事實團結廣大同志,打擊一小撮別有用心的人。通過這場驚心動魄的斗爭,教育了新華醫院的廣大群眾,使他們擦亮了眼睛,看清了斗爭的實質。方凌軒公開怒斥女婿莊濟生為謀私利、誣陷他人、破壞科學試驗,甘作“四人幫”走狗的丑惡行徑,并鼓勵女兒與這個出賣靈魂的家伙徹底決裂。當“03”新藥科研小組的斗爭即將取得勝利的時刻,傳來了敬愛的周總理不幸逝世的消息。全國人民陷入一片悲痛之中。
作品鑒賞 《丹心譜》反映的是1975年至1976年這個特定的歷史時期中,一批醫務工作者遵照周總理的囑托,研制防治冠心病的“03”新藥過程中,與“四人幫”及其死黨展開的殊死斗爭。劇本高度歌頌了一片丹心為人民的周總理,贊美了為實現周總理的愿望,不惜一切代價,頑強工作的醫務工作者,揭露了禍國殃民的“四人幫”及其死黨的滔天罪行。作者依據“真實地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這一馬克思主義創作原則,成功地塑造了方凌軒和丁文中等老一輩知識分子高風亮節的光輝形象。這些劇中主人公反映了當時歷史條件下社會的主導潮流。他們的憂傷與歡樂代表了廣大人民群眾共同的思想感情,他們的行動體現了時代的鮮明特征。1975—1976年,對中國人民來說,是一個歡樂與痛苦、迷惘與思索、希望與憂慮交織的時期,許多老一輩革命家、知識分子、文藝工作者受到“四人幫”的殘酷迫害。作者把老中醫、黨的干部、記者、演員等作為戲中人物,通過他們的歡欣與苦悶反映人民的心聲,以此來完成謳歌敬愛的周總理和他的人民,抨擊“四人幫”的反革命罪惡這個重大主題。作者在塑造人物時,沒有落于形式化、概念化的俗套,而把著眼點放在對人物性格特征的描寫上。方凌軒和丁文中都是一代名醫,他們都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具有強烈的民族自豪感。但是,他們出身和經歷不同,性格迥異。方凌軒自幼家境貧寒,因父親被所謂“神藥”的欺騙致死,也立志學醫,以濟窮人。他勤奮好學、刻苦鉆研,歷盡磨難,因此,造就了他胸襟坦蕩,剛正不阿、愛憎分明的堅強品格。他話語不多、性格深沉。丁文中出身于醫生世家,從小受到良好的家庭熏陶,他閱歷頗深,對事物有明徹的洞察力,幽默風趣。嬉笑怒罵中,蘊含著他對真善美的追求和對假丑惡的抨擊。這兩位老中醫在黨的教育下具有強烈的正義感。他們為完成周總理交給的研制“03”新藥的艱巨任務,夜以繼日地工作,在最艱苦最寒冷的日子里,互相安慰、互相鼓勵,和“四人幫”及其走狗作堅決的斗爭,表現了老一代知識分子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劇本還刻畫了吳麗芳這個生長在紅旗下的文藝工作者。她出場不多,但從她的嘴里發出了一個具有濃郁民族精神的青年舞蹈演員對“四人幫”壓制民族舞蹈的罪惡的憤恨之情。作者還成功地塑造了莊濟生這個“風派人物”,在他的身上,作者著眼于選取既符合實際生活又能表現人物個性的細節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比如第一幕中,在國民經濟遭受嚴重破壞、市場供應十分緊缺的情況下,莊濟生把須得走后門才能買到的活魚和鮮姜輕而易舉地奉獻在岳母面前。這個細節從側面反映了他八面玲瓏,善于人際交往的本事。具有極端個人主義思想的莊濟生不惜背叛親人、出賣靈魂,死心蹋地投靠“四人幫”,還要以英雄的面目出現在人們面前,最后落得個眾叛親離的可卑下場。劇本在語言的運用上也取得了極大成功,戲中每個人的語言都與其性格、職業和經歷相符。勞動人民出身的方凌軒,語言樸實,富于哲理。丁文中語言風趣、詼諧,不乏尖刻,李光身為黨的好干部,說話的原則性較強卻不失幽默。溫柔善良的方靜淑講話總是先為別人著想、不愿自我表現。鄭松年看似呆板卻看問題十分準確,言出發人深省。莊濟生講話流暢自如,左右逢源。劇中,敬愛的周總理雖然沒有正面出場,但是他那崇高的品德和精神始終鼓舞著劇中人,尤其方凌軒夫婦深夜與周總理通話那場戲,恰到好處地把敬愛的周總理的光輝形象佇立在每個觀眾面前?!兜ば淖V》于1978年由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首演,獲得極大成功,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
上一篇:《艾青·歸來的歌》原文|主題|賞析|概要
下一篇:《蘇叔陽·故土》原文|主題|賞析|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