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囊括四海》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囊括四海:náng kuò sì hǎi
詞源: 漢·賈誼 《過秦論》: “秦孝公據殽函之固, 擁雍州之地, 君臣固守, 以窺周室, 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 并吞入荒之心。”
詞由: 這是說的秦孝公如何使秦國強大起來的故事。秦本是一個弱小的諸侯國, 到了秦孝公, 他充分發揮自己的地理條件: 殽山之峻, 幽谷關之險, 和雍州這塊地方, 守住秦國不受欺凌, 還任用能人。商鞅本是衛國人, 秦孝公十分信任他,任他為相, 實行變法, 很快就使秦國富強了起來。又采用縱橫家的“連橫”政策, 分別和魏、韓、趙、燕、齊、楚訂立盟約, 以便各個擊破。最重要的, 還是秦孝公有席卷天下、統一中國的志向。這樣, 秦國就輕而易舉地取得西河之外的地方了。
詞義: 把四海之內的地方全都包羅在里面。囊括: 囊中包括的, 比喻包羅一切。四海: 古代人以為中國的四周都有海, 所以把中國叫做海內,“四海”指中國。比喻統一全國。亦作“括囊四海”。
書證:《史記·秦始皇紀》:“秦孝公……有席卷天下, 包舉宇內, 囊括四海之意, 并吞八荒之心。”《南史·宋本紀上》:“公龍驤風矯, 咫尺八纮, 括囊四海, 折沖無外。”
上一篇:成語《嗷嗷待哺》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囊螢照書》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