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周公吐哺》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周公吐哺:zhōu gōng tǔ bǔ
詞源:《韓詩(shī)外傳》卷三:“成王封伯禽于魯,周公誡之曰:‘往矣,子其無以魯國(guó)驕?zhǔn)浚?……吾于天下, 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發(fā),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
詞由: 有一次, 周成王把魯?shù)胤址饨o周公的兒子伯禽。周公告誡道:“你將去魯?shù)亓耍M愕搅四抢锴杏洸荒茯湙M。我,是開國(guó)國(guó)君文王的兒子, 是周武王的弟弟, 是當(dāng)今君王的叔父。我現(xiàn)在輔佐天子, 位居國(guó)相, 真是重任在肩, 名聞遐邇,但是我仍十分謙遜誠(chéng)懇地接著天下來訪的賢人。有時(shí)候求見的多了,忙得我洗一次發(fā)要停下多回, 吃一頓飯得多次吐出口中的食物, 來接待他們, 就這樣我還害怕禮義不周, 會(huì)失去天下賢士啊!”
詞義: 周公吐出口中的食物。哺:口中咀嚼著的食物。形容忙于接待賢士,招攬人才。也表示恩賢若渴,禮賢下士。亦作“吐哺”、“三哺”。
書證: 三國(guó)·魏·曹操《短歌行》:“山不厭高,水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后漢書·馬援傳》:“天下雄雌未定, 公孫 (述)不吐哺走迎國(guó)士,與圖成敗,反修飾邊幅,如偶人形,此子何足久稽天下士乎?”唐·白居易《和 微春日投簡(jiǎn)五十韻》:“重士過三哺, 輕才抵一銖。”
上一篇:成語《告朔餼羊》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周妻何肉》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