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告朔餼羊》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告朔餼羊:gù shuò xì yáng
詞源: 《論語·八佾》:“子貢欲去告朔之餼氣。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
詞由: 古時候, 天子常在冬季把第二年的時歷頒發給諸侯。諸侯接受了將其藏在祖廟里。待到來年每月的初一日,便用活羊去稟告祖廟。這叫做告朔之禮。可是, 魯國自文公起, 已經不行告朔之禮了, 但活羊還是仍舊供給。子貢認為這是白費了一只羊。所以, 他想廢掉供給活羊的老規矩??鬃拥弥@個消息,急沖沖地趕來批評子貢說:“你只知道愛惜一只羊, 而不知道花費一只羊的價值。保持了供給羊的老規矩,就有恢復告朔之禮的希望。假如連羊也不供給, 那么以后就沒人知道告朔的名字了。這告朔之禮的恢復豈不是毫無希望了嗎? 我實在愛這個禮而不忍廢去啊!”
詞義: 原指周代的一種禮制: 每月初一日, 諸侯用活羊去稟告祖廟。告: 祭告祖廟; 朔: 每月初一日;餼羊: 活羊。朱熹注:“告朔之禮,古者天子常以季冬頒來歲十二月之朔之諸侯, 諸侯受而藏之祖廟。月朔, 則以特羊告廟,請而行之。餼,生牲也。魯自文公始, 不視朔, 而有司猶供羊, 故子貢欲去之?!?/p>
書證:清·宣鼎《夜雨秋燈錄·南郭秀才》: “行見三村五舍, 牽來告朔餼羊?!?
上一篇:成語《后來居上》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周公吐哺》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