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以羊易牛》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以羊易牛:yǐ yáng yì niú
詞源: 《孟子·梁惠王上》:“王坐于堂上, 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 曰: ‘牛何之?’對曰: ‘將以釁鐘。”王曰:“舍之, 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對曰:‘然則廢釁鐘與?’曰:‘何廢也, 以羊易之。’”
詞由: 有一次, 孟子跟齊宣王談?wù)撝螄馈}R宣王問:“國君要有怎樣的仁德, 才能王天下呢?”孟子回答說: “只要愛護人民, 就能王天下, 而且是天下無敵的。”齊宣王又問:“象我這樣的人能做到愛護人民嗎?”孟子說:“可以的。”接著, 孟子講了這樣一件事: 我聽大臣胡龁說過, 有一天, 大王坐在朝堂上, 有個人牽牛走過堂下。你見了就問,這頭牛牽去派什么用場?那人說拿去宰了用牛血涂抹新鐘的縫隙。你說, 放過它吧, 我不忍心看它就死的慘相, 更何況它是無罪的。那人又問, 新鐘就不涂抹了嗎。你說,新鐘怎能不涂抹呢?你用羊換牛吧。最后, 孟子問是否有過這樁事。齊宣王點頭稱有。孟子這才說:“有了這種慈悲心, 就足以王天下了。”齊宣王聽了很得意。
詞義: 用羊子替換牛。比喻以此代彼。
書證: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七: “東床已招佳選, 何知以羊易牛; 西鄰縱有責(zé)言, 終難指鹿為馬。”
上一篇:成語《仗義執(zhí)言》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以身試法》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