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仗義執言》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仗義執言:zhàng yì zhí yán
詞源: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十二卷:“‘蛇無頭而不行’, 就有個草頭天子出來, 此人姓范名汝為, 仗義執言, 救民水火。”
詞由: 南宋建炎年間, 金兵南侵,橫渡長江, 直指江南。不久, 金兵占領了江、浙的大部分土地, 南宋王朝搖搖欲墜。在福建, 雖然還沒有遭到兵災, 卻是個大荒年。特別是建州一帶, 一斗米要一千錢, 加上國家正值用兵之際, 糧餉要緊,官府只顧催征上供, 顧不得民窮財盡。百姓既沒有錢糧交納, 又被官府鞭笞逼勒, 實在禁受不過, 于是三三兩兩, 紛紛逃入山間密林, 結為盜賊。其中有個人姓范名汝為,就當起草頭天子來。他仗義執言, 救民于水火, 一時間從之如流, 嘯聚了十余萬人。官兵見了, 一時也奈何他們不得。
詞義: 主持正義, 說公道話。仗義: 依仗正義, 執言: 主持公論。
書證: 魯迅《華蓋集續編·馬 上日記》:“自從西醫割掉了梁啟超的一個腰子以后,責難之聲就風起云涌了, 連對于腰子不很有研究的文學家也都‘仗義執言’。”劉國士、劉迪華《黑水魂》:“自己作為一個朝廷命官, 既不能保江東百姓免于涂炭,又不能為受屈的壯士仗義執言, 有何面目去見江東父老?!”
上一篇:成語《人面桃花》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以羊易牛》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