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間不容發》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間不容發:jiān bù róng fà
詞源:漢·枚乘《上書諫吳王》:“馬方駭,鼓而驚之;系方絕,又重鎮之,系絕于天,不可復結,墜入深淵,難以復出,其出不出,間不容發?!?/p>
詞由:枚乘在漢景帝時,在吳王濞那里做官,職務是郎中。吳王濞準備謀反時,枚乘就勸他不能做這種事。吳王濞早有野心,當然不聽他的勸說。枚乘認為不能再在吳王濞這里蹲下去了,就到梁孝王那里去做一個賓客。在吳王濞實地舉兵反叛時,枚乘又寫信勸告他不能這樣,那是會禍及己身的。當然吳王濞仍然不聽他的。枚乘在勸告吳王濞時,打了個比喻:馬已經受到驚嚇了,如果再用大的聲音驚嚇它,它就會跌倒深淵里去,要想再叫它好起來,那是不可能的了。又如一條繩子已經斷了,要想再結起來用,那也不可能的啊!事情已到了危急關頭,你不能一味地亂來啊!
詞義:相距很小很小,中間都容不下一根頭發。間:間隙,空隙;發:頭發。比喻情勢危急到了極點,生與死、成與敗靠得很近。
書證:清·梁啟超《中國未來記》第一回:“這事間不容發,明天就上個折子,一定要爭回此事。”朱自清《執政府大屠殺記》:“這種間不容發的生死之際,也夠人深長思了?!?
上一篇:成語《問諸水濱》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聞雞起舞》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